梦舟载人飞船

搜索文档
不让中国先登月,美国有这个本事吗?
观察者网· 2025-09-14 09:16
美国登月计划技术路径 - 依赖SLS超重型火箭和猎户座载人飞船 配合星舰改造登月器 需多次在轨加注 任务链条冗长复杂 [4][7][8] - 阿尔忒弥斯计划时间表为2026年实施载人绕月(阿尔忒弥斯2号) 2027年首次重返月球表面(阿尔忒弥斯3号) [10] - SLS单次发射成本超过40亿美元 星舰登月器尚未完成入轨回收验证 在轨加注技术未成熟 存在显著工程风险 [8][10] 中国登月计划技术路径 - 采用两发长征十号火箭分别发射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登月舱 在月球轨道对接后直接登月 路径简洁无需在轨加注 [4][7] - 计划2030年前完成首次载人登月 长征十号已完成7机并联地面试车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版2020年飞行成功 [11][12] - 任务架构风险可控 成本较低 具备批量执行潜力 后续将同步开展月球科研站建设 [12][14][16] 历史登月方案对比 - 阿波罗计划采用土星5号火箭一次性送入整套系统 技术直接但成本极高 仅执行6次登月 [6][8] - 中国双箭合体方案避免建造超重型火箭 通过两发中型火箭分担任务 性价比显著 [7][8] - 美国新方案政治与商业力量交织 技术体系未完全成熟 不确定性高于中国方案 [8][10] 可持续性与战略目标 - 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需建设月球门户空间站 但面临预算和合作伙伴承诺不足的挑战 [16] - 中国通过嫦娥七号、八号任务构建月球科研站雏形 从"能否抵达"转向"能否驻留"的战略转型 [16] - 登月竞争核心在于以更低成本形成常态化深空活动能力 而非短期政治表演 [14][16]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在文昌取得圆满成功
海南日报· 2025-09-13 09:35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第二次 系留点火试验在文昌取得圆满成功 当日15时00分,随着试验指挥中心下达点火指令,火箭一子级试验产品七台发动机同时点火,按预 定程序完成多项试验流程,试验总时长320秒,重点考核了火箭一子级七台并联发动机低工况工作和二 次点火启动工作能力,获取了完整的试验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截至目前,计划进行的两次系留点火试验已全部完成,全面检验了火箭一级七机动力系统性能和回 收段工作程序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标志着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面向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包括长征十号和 长征十号甲两种构型。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按照循 序渐进、逐步验证的思路,围绕一级七机并联发动机动力系统性能验证、回收及重复使用验证两个目标 分步推进实施,目的是为了获取一级七机并联工作状态下的真实载荷环境特性,并对回收段工作程序进 行验证,是释放首飞风险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6月中旬以来,相关试验工作多线并举、密 集实施,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长征十号系列运 ...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十号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新华网· 2025-09-12 17:00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面向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包括长征十号和 长征十号甲两种构型。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按照循 序渐进、逐步验证的思路,围绕一级七机并联发动机动力系统性能验证、回收及重复使用验证两个目标 分步推进实施,目的是为了获取一级七机并联工作状态下的真实载荷环境特性,并对回收段工作程序进 行验证,是释放首飞风险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6月中旬以来,相关试验工作多线并举、密 集实施,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等接连取得可喜进展,文昌航天发射场相 关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正在扎实稳步推进。后续,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将陆续开展飞行试验验证工作。 新华社海南文昌9月12日电(李国利、邓孟)我国12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组织实施长征十号系 列运载火箭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按计划完成了全部预定系留点火试验。 当日15时00分,随着试验指挥中心下达点火指令,火箭一子级试验产品七台发动机同时点火,按预 定程序完成多项试验流程,试验总时长320秒,重点考核了火箭一子级七台并联发动机低工况工作和二 次点火启 ...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 2025-09-12 16:3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603698)办公室消息,2025年9月12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组织实施长 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按计划完成了全部预定系留点火试验。 15时00分,随着试验指挥中心下达点火指令,火箭一子级试验产品七台发动机同时点火,按预定程序完 成多项试验流程,试验总时长320秒,重点考核了火箭一子级七台并联发动机低工况工作和二次点火启 动工作能力,获取了完整的试验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截至目前,计划进行的两次系留点火试验已 全部完成,全面检验了火箭一级七机动力系统性能和回收段工作程序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标志着长 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按照循序渐进、逐步验证的思路,围绕一级七机并联发动机动力 系统性能验证、回收及重复使用验证两个目标分步推进实施,目的是获取一级七机并联工作状态下的真 实载荷环境特性,并对回收段工作程序进行验证,是释放首飞风险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6月中旬以来,相关试验工作多线并举、密集实 施,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等接连取得可喜进展,文昌航 ...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央视新闻· 2025-09-12 16:33
长征十号火箭技术进展 - 成功完成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 火箭一子级七台发动机同时点火 试验总时长320秒 重点考核低工况工作和二次点火启动能力 [1] - 全面检验火箭一级七机动力系统性能和回收段工作程序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标志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1] - 试验围绕一级七机并联发动机动力系统性能验证和回收及重复使用验证两个目标分步推进 获取真实载荷环境特性 [1]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进展 - 梦舟载人飞船 揽月着陆器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等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6月中旬以来相关试验多线并举密集实施 [2] - 文昌航天发射场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2]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后续将陆续开展飞行试验验证工作 [2]
早盘必读丨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04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2] - 沪指创十年来新高 两市成交量大幅放量 [2] - 创业板和科创板成为近期最受关注方向 波动性更大 是牛市行情中最快获利途径 [2] 星地通信技术突破 - 中国科研团队实现双通道X频段4.2G速率星地通信地面技术实验 [3] - 在地面站天线1.1仰角下成功实现双通道X频段最高4200Mbps@128QAM超高速数据通信 [3] - 将目前主流星地微波通信传输速率提升一倍以上 [3] 微短剧产业发展 - 横店影视城前7个月接待超过2300个竖屏微短剧剧组 超过2024年全年 [4] - 微短剧制作要求不断提升 横店出现导演 演员 群演供不应求局面 [4] - 微短剧产业生态快速扩容 全年龄段渗透开辟文娱新蓝海 [4] DRAM市场增长 - 2025年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至321.01亿美元 创历史季度新高 [5] - AI驱动以HBM3E和高容量DDR5为代表的高价值DRAM需求持续增长 [5] - 存储原厂EOL通知刺激传统DDR4/LPDDR4X价格与需求快速攀升 [5] 航天工程进展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系留点火试验 [6] - 这是继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后的重要突破 [6] - 标志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6] 机器人产业发展 - 智元机器人宣布全系列产品将于8月18日上线智元和京东商城 [7][8] - 上线产品包括D1 远征A2 OmniHand 灵犀X2 精灵G1等多机型 [8] - 此举旨在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增强品牌覆盖广度 [8]
更新换代发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再现突破
选股宝· 2025-08-18 23:34
航天产业技术突破 - 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1] - 该试验是继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后的又一重要突破[1]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十号和长征十号甲两种构型[1] - 试验成功为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奠定重要技术基础[1]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将全面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任务[1] 航天产业发展趋势 - 我国航天产业正从"国家战略驱动"转向"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1] - 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1] - 出台《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1] - 商业航天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1] -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0%[1] 相关上市公司 -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有天银机电、航天电子等[2]
军工行业周报: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20250818
太平洋证券· 2025-08-18 17:4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4] 核心观点 - 我国国防预算增幅维持在7%左右,国防支出占GDP比重低于1.5%,未来增长空间较大,或将长期高于GDP增速 [4][10]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行业有望摆脱低迷期,迎来全面复苏的景气拐点 [4][10] - 军工板块或将进入业绩改善与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阶段,建议关注先进战机、低空经济、国产大飞机、卫星互联网、深海科技等领域 [4][10] 板块行情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2.13%,航空航天与国防指数下跌2.13% [11] - 本月沪深300指数上涨4.60%,航空航天与国防指数上涨9.03% [11] - 航空航天与国防指数在24个Wind二级子行业中表现居中 [12][13][14] 行业新闻 - 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新进展,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系留点火试验 [3][14][16]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 [17]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 [18] - 美国公布"金穹"版"地狱犬"无人机,日本首次部署F-35B,德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军事援助 [19][22][23] 公司跟踪 - *ST铖昌半年度营收增长180.16%,净利润扭亏为盈且增长333.23% [24] - 航天环宇半年度营收增长23.44%,净利润增长52.00% [25] - 臻镭科技半年度营收增长73.64%,净利润同比增加1006.99% [28] - 应流股份半年度营收增长9.11%,净利润增长23.91% [31] - 成都华微发布超低功耗RISC-V MCU,支持轻量化物联网设备 [32] - 电科数字半年度营收增长7.56%,净利润下降19.33% [35] - 雷科防务半年度营收增长9.77%,亏损同比减少37.27% [36] 其他要点 - 多家公司高管减持股份,包括爱乐达、航亚科技、华力创通、润贝航科等 [26][27][33][34]
中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人民日报· 2025-08-18 16:22
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总体进展 -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1]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 月面着陆器"揽月"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1] - 各系统研制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 中国人登月梦想正逐步实现 [1] 登月工程战略意义与经济效益 - 月球是地球唯一天然卫星 平均距离38万公里 可作为外太空科学观测实验室和深空探测中转站 [3] - 航天工程投入产出比达1:15 即投入1元产出15元 [3] - 载人登月工程带动尖端工艺、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3] 运载火箭系统突破 - 现役最大推力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仅8吨 远低于载人登月所需的27吨级要求 [5] - 全新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 具备27吨级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具有高可靠高安全特性 [5][6] - 采用两枚火箭分时发射模式 要求极高入轨精度和发射窗口灵活性 [6][7] - 火箭实行两种构型设计 兼顾登月任务与近地轨道任务 [7] 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革新 - "梦舟"飞船可搭载最多7名航天员 同时支持登月与近地空间站任务 [9] - 飞船自主承担逃逸系统职能 能在紧急故障时将航天员带离危险区域并安全返回 [9] - 具备更强轨道机动能力和更全面的生命保障系统 [9] 月面着陆与活动系统 - "揽月"着陆器作为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 支持航天员月面驻留活动 [11] - 采用自主避障算法实时感知月面障碍 灵活调整下降轨迹确保安全着陆 [11] - 通过地面模拟试验验证月面低重力环境(1/6地球重力)与复杂地形适应性 [11] - 航天员配备"望宇"登月服与"探索"载人月球车 支持月面采样与探测作业 [10][12] 月地返回技术挑战 - 返回舱需应对高速再入产生的极端高温 热防护系统直接关系航天员生命安全 [14][15] - 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太空打水漂)技术 通过两次进入大气层实现有效减速 [15] - 首次进入大气层减速后跳出大气层 第二次再入时速度显著下降以确保安全 [15] - 研制智慧制导导航控制系统 确保返回过程精准可控 [16] 探月工程基础支撑 - 中国探月工程已完成绕(环月探测)、落(月面软着陆)、回(采样返回)三期任务 [18][19][20] - 探月四期工程目标包括月球背面软着陆采样返回及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 - 前期探月成果为载人登月提供技术经验与工程支撑 [16]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人民日报· 2025-08-18 13:57
载人登月计划概述 -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各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1]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已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月面着陆器"揽月"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1] - 载人登月任务将采用两枚火箭分别发射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 [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飞向月球 - 地月平均距离38万公里,需要火箭具备地月转移轨道27吨级运载能力 [6] - 现役最大推力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仅8吨,需研制新火箭平台 [6]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正在研制,具备高可靠、高安全、智慧化特征,支持两种构型(登月型和近地型) [7][8] - "梦舟"飞船可搭载7名航天员,具备自主逃逸救生能力,今年6月完成逃逸试验 [10] 登陆月球 - "揽月"着陆器是航天员月面生活中心,已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12] - 试验模拟月球低重力环境,验证自主避障算法和着陆起飞关键技术 [12] - 航天员将使用"望宇"登月服和"探索"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面临月尘、微流星等挑战 [12][13] 返回地球 - 返回过程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太空打水漂)技术减速 [15] - 需解决高速再入热防护和精准制导导航控制问题 [15] - 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模拟飞行仿真,确保返回安全 [16] 产业与经济影响 - 航天工程投入产出比达1:15,带动尖端工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 [3] - 探月工程前期成果为载人登月提供支撑,后续将建设月球科研试验设施 [16][19] 任务命名与文化内涵 - "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月球车)体现传统文化与航天精神融合 [11] 探月工程规划 - 初期规划分绕、落、回三期,四期目标包括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和科研站建设 [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