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单智能体架构
icon
搜索文档
AI智能体(七):多智能体架构
36氪· 2025-05-21 07:13
AI智能体架构模式 - 单智能体架构在简单明确任务中表现高效 但随着任务复杂度提升会面临工具过载、上下文膨胀和错误增加等挑战 [9][10] - 多智能体架构适用于需要专业知识协作、动态复杂且需扩展性的场景 各智能体专注专业领域可提升解决方案质量并降低开发难度 [11] - 实践表明并非所有场景都适合多角色架构 某些情况下简单架构反而更高效经济 [8] 多智能体系统模式 并行模式 - 多个智能体同步处理任务不同部分 如三个智能体并行完成文本摘要、翻译和情感分析 [12] - 典型特征包括执行独立性、通过队列实现结果安全收集 适合大规模文本的并行处理 [20] - 实际案例显示并行处理可显著节省时间 三个子任务累计耗时6.5秒而实际总耗时仅3.01秒 [19] 串行模式 - 任务按严格顺序处理 前一智能体输出作为后一智能体输入 如企业三级审批流程 [20] - 关键机制包括状态继承和熔断机制 任一节点拒绝即终止后续处理 [24] -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多步审批流程 提案对象在流程中持续累积审批意见 [28] 循环模式 - 智能体按迭代循环执行 根据反馈不断改进输出 如代码编写与测试的迭代过程 [25] - 具备全面反馈机制 测试模块报告所有失败案例供编写模块逐步修复 [34] - 循环终止条件智能设定 测试通过后即终止避免无意义迭代 [35] 路由器模式 - 中心路由器根据输入决定调用特定智能体 如客户支持工单分类路由 [37] - 采用动态路由机制和条件驱动流程 通过关键词实现初步分类 [38] - 系统扩展性强 新增团队服务模块无需修改核心路由框架 [46] 聚合器模式 - 由聚合器智能体收集各子智能体输出并合成最终结果 如社交媒体情绪分析 [47] - 实际案例显示Twitter、Instagram和Reddit的情绪分析结果被聚合为整体报告 [55] - 采用并行数据收集与串行聚合相结合的模式 显著提升处理效率 [59] 智能体通信机制 - 主要通信方式包括图状态传递和工具调用 需考虑模式兼容性问题 [81] - 共享消息列表可分为完整历史共享和最终结果共享两种策略 各有优劣 [84] - 不同状态模式处理需定义输入输出转换逻辑或私有状态模式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