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侨机工
icon
搜索文档
南侨机工后人受邀观礼:以今日盛世告慰先辈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0:16
中新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徐文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3日在北 京举行。多位南侨机工后人受邀现场观礼。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他们表示,亲眼见证国之重器震 撼亮相、耳畔回响着激昂的经典歌曲,一幕幕场景让他们不禁追忆起先辈当年为国家挺身而出、奉献热 血的峥嵘岁月。 "看到26架直升机汇成巨大的'80'字样时,我想起自己的爷爷,80多年前,他为国奔波,用生命、鲜血 换来和平。"南侨机工后人罗长英一家中有六口是南侨机工。他的爷爷罗豫川曾负责抢运抗战物资任 务。 图为罗长英拍摄的现场画面。(受访者 供图) 罗长英说,那时候中国汽车都不够用,现在新型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导弹等一批新型装备、"国之重 器"集中亮相,让人无比兴奋、激动和自豪。"我想告诉先辈们,如今国家强大,我们生活幸福。" 陈达娅说,"父亲回国的选择如今被国家珍视、被后人铭记,他若泉下有知,定当足慰平生。" "从《松花江上》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阅兵前的四首歌串起抗日战争从苦难觉醒到浴血抗 争、再到走向胜利的壮阔历程。"南侨机工孙其文孙女吴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孙其文是第六批南侨机工中的一员。在马来西亚,孙 ...
滇缅公路上的“花木兰”是谁?手握方向盘驰骋在抗战生命线丨广播剧《南侨赤子》
央广网· 2025-08-24 17:22
南侨机工招募背景 -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导致中国海岸线物资运输受阻 大量作战物资囤积于缅甸仰光、腊戍等地[1] - 南洋华侨总会通过陈嘉庚发起征募 共招募约5,000-6,000名应征者 最终分九批输送3,200余名机工回国支援[1] 李月美个人事迹 - 马来西亚槟城华侨李月美因性别被拒参军 遂剪发化名"李月眉"女扮男装成功应征[6][7] - 1938年底经昆明集训后被分配至贵州红十字会担任司机 在滇缅公路承担武器及医疗物资运输任务[7][9] - 1940年因翻车重伤被救后女性身份曝光 被何香凝赠"巾帼英雄"锦旗 后转任护士持续贡献至抗战胜利[9][10] 白雪娇个人事迹 - 马来西亚槟城富商家庭出身的白雪娇化名"施夏圭"(寓意"为华夏而归")辞去教职秘密参军[14] - 1939年5月19日《光华日报》刊登其家书 信中称"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引发华侨共鸣[18][19] - 战后返回槟城任华校校长 于1949年10月1日在槟城升起首面五星红旗[19] 抗战物资运输体系 - 滇缅公路成为关键物资通道 南侨机工承担武器与医疗物资抢运任务 直面敌机轰炸风险[7][9] - 机工需经昆明集训后分配至各地 包括贵州红十字会等机构 形成系统化运输网络[7][9] 文化传播与纪念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主题广播剧《南侨赤子》 于中国之声/云听/央视等多平台同步播出[3][22] - 联合制作方包括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云南广播电视台 获云南省广电局/文旅厅支持[23]
又见丨这群华侨儿女,用生命诠释“中国”的分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6 13:00
南侨机工背景 - 1938年中国沿海港口被日军占领导致对外交通线中断 外部物资无法输入[1] - 滇缅公路紧急建成通车但面临司机和修理工严重短缺问题[1] - 南洋地区3200多名华侨青年响应号召回国支援抗战运输工作[12] 李月美个人事迹 - 马来西亚华侨女性 家庭富裕且具备汽车驾驶技能[1] - 因招募限制女扮男装以"李月眉"化名成功报名机工团[4] - 在滇缅公路承担武器药品等战略物资运输任务[4] - 在急转弯路段发生翻车事故导致身负重伤[4] - 住院时女性身份暴露后获得"巾帼英雄"题字荣誉[8] 群体特征与贡献 - 成员包含教师 工程师 富家子弟和穷苦百姓等多层次背景[12] - 存在超龄者虚报年龄 不会驾驶者加速学习等突破限制现象[12] - 未成行者通过捐赠钱财 汽车甚至女儿彩礼等方式支援[12] - 在疟疾流行 道路泥泞和日军轰炸的极端环境下坚持运输[4][12] - 通过物理运输和文化认同双重维度支撑抗战物资生命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