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营商环境
搜索文档
印度网友询问:印度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什么中国人不在印度投资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09:23
投资吸引力与潜在矛盾 - 印度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丰富的劳动力,并推出吸引外资的政策,深受欧美国家青睐 [1] - 中国的投资者似乎正在放弃印度市场,这反映了印度的巨大潜力与外国投资实际犹豫之间的核心矛盾 [1][3] 产业投资政策与风险 - 印度方面要求投资者不仅将成品组装厂建在本地,还必须将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零件工厂全部搬迁至印度,手机行业是典型例子 [5] - 这种“要么全来,要么别来”的产业移植要求,迫使企业放弃全球优化配置的供应链,承担极高的沉没成本和运营风险 [5] - 对于依赖规模效应的现代制造业而言,有效市场的萎缩是致命的 [10] 商业环境与信任问题 - 印度商业环境中存在层出不穷的制裁手段和变幻莫测的政策风险,有法国高管在印度经商23年仍处于“学习阶段” [5][6] - 合作方被认为缺乏契约精神,总想着如何“关门打狗”,使投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让投资者感到极度不安 [8] - 日本网友指出印度对“双赢”的理解是“印度赢两次”,既想要外国技术和资本,又不愿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赚钱和占有份额 [6][8] 市场潜力与消费现实 - 印度人口基数巨大,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消费能力的灰色地带,无法真正带动市场 [10] - 真正具备消费能力的有效市场比想象中要小,这戳破了投资者对于印度“十亿级市场”的迷思 [10] - 如果大部分人口仅能维持温饱而无法成为工业产品的消费者,庞大的人口就无法转化为真实的商业利润 [10]
印度向三星追缴5.2亿美元税款引争议:重拳出击还是仓促执法?
搜狐财经· 2025-05-06 01:51
核心事件概述 - 印度税务部门要求三星补缴5.2亿美元税款及8100万美元员工罚款 总额达6.01亿美元 [1] - 纠纷涉及2018-2021年进口的4G基站设备关税分类争议 [3] - 罚金相当于三星印度2024年净利润的半数以上 [4] 税务争议细节 - 税务部门认定进口设备属于应税"收发器"而非免税"零部件" 关税差幅达10%-20% [3] - 三星主张其分类方式曾获印度海关默许 且合作方信诚工业集团2017年前相同操作未受质疑 [3][6] - 印度海关指控三星"故意提交虚假文件"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6] 执法程序争议 - 三星指出税务部门早在2017年掌握证据但未主动介入 执法存在矛盾性 [6] - 申诉程序被指缺乏公正性 未给予充分听证机会 [3] - 争议涉及219批次进口 耗时三年才被定性为逃税 [8] 行业影响分析 - 类似税务纠纷频发:大众汽车被追缴14亿美元 比亚迪/起亚等企业相继卷入 [4] - 印度税制因分类模糊/程序冗长受外资诟病 与越南/印尼等简化税制国家形成对比 [8] - 事件发生在印度与美国关税谈判关键期 或存在地缘政治博弈因素 [8] 财务与运营影响 - 员工个人罚款达8100万美元 涉及7名员工被指"故意提交虚假文件" [4] - 税务不确定性使企业难以规划长期投资 [8] - 分析指出印度财政赤字压力或促使通过高额罚单填补缺口 [5] 市场环境评估 - 国际舆论将此类追缴行为视为"税收恐怖主义" [9] - 频繁税务争议可能削弱外资信心 影响"印度制造"战略实施 [9] - 跨国公司面临较其他地区更复杂的合规风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