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

搜索文档
印度网友询问:印度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什么中国人不在印度投资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09:23
一位印度网友在全球问答网站Quora上抛出了一个问题: 印度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丰富的劳动力,并且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深受欧美国家的青睐,为什么中国 的投资者却似乎正在放弃这块"摆在眼前的蛋糕"?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核心矛盾,即印度的巨大潜力和外国投资的实际犹豫。 它意味着企业需要放弃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供应链,将所有鸡蛋都放进印度这一个篮子里,承担着极高的沉没成本 和运营风险。 这种"要么全来,要么别来"的姿态,与其说是招商引资,不如说是一种强制性的产业移植,其背后隐藏的控制欲和不安 全感,足以让任何精明的资本望而却步。 法国和日本网友的看法直指营商环境的核心——信任 。一位在印度经商23年的法国高管感叹,自己至今仍处于"学习阶 段"。 这句无奈的自嘲背后,是印度商业环境中层出不穷的制裁手段和变幻莫测的政策风险。 而日本网友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印度人的字典里,"双赢"就是"印度赢两次" 一位韩国网友的回答揭开了冰山一角。 他指出,去印度投资设厂,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印度方面常常要求,不仅是成品的组装厂要建在本地,还必须将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零件工厂,全部搬迁到印度 手机行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 ...
美国失去“施压筹码”,印度面临出口困难,美印关系“跌至低点”
环球时报· 2025-08-28 08:23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50%关税正式生效 为美国对所有亚洲国家征收的最高关税 [1] - 关税措施旨在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 颠覆美国数十年来与印度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努力 [1] - 关税在双方5轮谈判失败后生效 双方官员将谈判破裂归因于政治误判和沟通缺乏 [3] 美印双边关系动态 - 特朗普近四周至少4次尝试与莫迪通电话均遭拒绝 德媒称莫迪对高额关税及"死亡经济体"言论不满 [1][2] - 印度国内反应分化 执政党称关税不足为惧 反对党批评为外交失败并将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受创 [3] - 特朗普声称促成印巴停火5小时 印度官员表示莫迪对此非常愤怒 认为停火体现印度军力而非美方斡旋 [2][6] 能源贸易格局 - 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决定基于政治考量而非经济逻辑 路透社测算显示失去美国市场的经济损失远超购买俄油收益 [4] - 印度石油产业界认为技术层面可替代俄油 但强调"国家第一 商业靠后"原则 拒绝向美国压力低头 [5] 地缘战略调整 - 美印在应对中国问题上存在分歧 印度担忧美中达成贸易协议令其陷入困境 转向寻求与中国共存 [6] - 印度可能改变过度亲美倾向 通过加强与中国 俄罗斯合作及参与金砖国家 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提升战略地位 [7] - 莫迪将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美媒认为此举体现中印关系升温 可能破坏美国培养印度制衡中国的努力 [5] 行业经济影响 - 50%关税税率足以终止大部分贸易 对印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构成重大挑战 [3][4] - 印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美国为最大经济体 双方贸易关系破裂引发市场关注 [3] 潜在解决方案 - 美印或借9月联合国大会场合会晤解决分歧 "四方安全对话"峰会亦提供面对面磋商机会 [7] - 尽管存在和解机会 但外媒认为两国迅速恢复亲密关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信任重建困难 [7]
生意红火、成果丰硕!多个地理视角透视外贸亮眼“成绩单” | 解析↓
央视网· 2025-06-09 15:48
北部湾港与东盟贸易 - 北部湾港由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组成,2020年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6] - 2025年一季度制造业产品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比重超90%,其中出口平板显示模组、汽车零配件、锂电池增速超20% [18] - 钦州港至越南海防港航程仅8小时,跨境"直通船"实现常态化运行 [11] - 中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前5个月贸易数据亮眼 [13] - 广西口岸东盟水果进出口值占中国与东盟水果进出口值20%以上 [20] 长三角外贸发展 - 2025年前4个月长三角进出口总值5.2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出货量预计达300万单 [34][33] - 长三角机床出口占全国近70%,高端机床出口突破10万台,贡献出口总额50%以上 [36]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国近50%,民营企业贡献区域出口总值超60% [39][41] - 杭州综试区集聚2000家跨境服务商,覆盖120多国商品,6.5万家电商卖家 [28][30] 粤港澳大湾区外贸 - 2025年前4个月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总值2.8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52] - "一港通"模式使物流时间从5-7天缩短至1-2天,单箱成本降低300元 [46] - 大湾区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增长56.4%,海关监管模式提升交货速度一倍 [56] - 湖南至南沙港电冰箱1天抵达,5天运至越南,7天送达泰国 [49]
产业发展所需是技能提升所重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1
产业转型升级与技能提升 - 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推动各地推出政策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强化技能提升与产业发展适配性,促进技能提升与特色优势产业融合[1] - 技能提升需重视赋能产业发展方向,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1] - 技能培训需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禀赋,摒弃"大水漫灌"模式,采取"精准滴灌"方式[1] 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技能培训 - 云南省提出一产一策方式,同步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文旅、养老服务、绿色能源、劳动密集型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1] - 技能提升需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解决技能与岗位错配问题[1] - 技能提升本质是推动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需协调短期与长期、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关系[2] 技能提升与区域发展 - 西部地区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建立家门口务工车间,需要劳动者技能提升跟进赋能[2] - 技能提升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区域竞争力塑造的关键,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2] - 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职业技能培训,西部地区以"特"字为指引探索技能赋能产业新路径[2] 新兴产业技能培训 - 需注重新兴产业培训如无人机驾驶员技能培训、直播带货培训,以人才竞争力助推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效率和开拓市场[3] -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需因地制宜提升劳动者技能,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完善激励机制,深化产教融合[3] - 建立需求导向调整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技能提升互促共进,共同赋能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3]
胡晓炼:国际货币体系改变从三个方向推进 加密数字货币将被重视
财经网· 2025-05-18 16:02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和增加美国财政收入,同时重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以强化美国主导地位 [1] - 政策导致贸易投资成本效益再平衡,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因成本优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2] - 制造业回流美国难度大,因美国在一般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足 [2] 全球贸易再平衡与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化推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导致贸易不平衡,需通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解决储蓄、消费、进出口等协调问题 [2] - 历史经验表明,内部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有效途径 [2]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 - 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面临"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推动体系向更多元包容方向变革 [3] - 变革可能通过三种路径:更多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加密数字货币跨境应用探索、SDR功能提升 [3] 中国对外投资与产业链布局 - 2014-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3万亿美元,较此前20年增长233%(从9000亿美元基数) [4] - 投资主体以韧性强的民营企业为主,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领先行业 [4] - 企业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投资所在地工业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 [4] 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升级 - 从单家企业出海发展为产业集群式走出去,通过工业园区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 [5] - 企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等),显著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 [5]
胡晓炼: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竞争力,关税政策难促美国制造业回流
凤凰网财经· 2025-05-17 18:29
国际贸易与投资 - 美国主导的关税政策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 核心目标包括减少贸易逆差 增加财政收入及重构国际经贸秩序 但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对贸易投资产生极大影响 [5] - 美国在一般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竞争力 企业更倾向向关税更低 成本更优地区转移 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正吸引更多贸易投资机会 [5] - 全球贸易再平衡需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6] 经济结构调整 - 贸易失衡问题根本解决需回归各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关注点应放在国内 推动储蓄 消费 进出口 投资等方面协调 [5][6] -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贸易不平衡 需通过国内经济调整而非依赖外部因素实现平衡 [6]
如何看待我国4月出口韧性超预期?|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0 18:31
出口表现超预期 - 2025年4月出口同比增长8 1%,高于一季度的5 8%,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0 6% [1][2][6] - 尽管4月2日美国关税落地,但出口韧性凸显,尤其对美出口同比-21 0%仍好于预期 [1][2][8] - 对新兴市场出口强劲对冲:东盟(20 8%)、印度(21 7%)、非洲(25 3%)、拉美(17 3%)[2][8][10] 分区域出口结构 - 主要发达经济体表现分化:欧盟(8 3%)、日本(7 8%)保持正增长,韩国(-0 3%)小幅下滑 [9] - 俄罗斯(-2 7%)、英国(2 5%)出口增速相对平淡 [11] 商品类别表现差异 - 劳动密集型产品整体疲软:纺织纱线(3 2%)、箱包(-9 1%)、服装(-1 2%)、玩具(-6 5%)合并同比-0 8% [11][13] - 电子产品受关税冲击明显:手机(-21 4%)、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 7%),但集成电路逆势增长20 2% [11][12][14] - 高增长品类:通用机械设备(17 0%)、船舶(36 1%)、汽车(4 4%)[12][16] - 家电(-2 9%)、家具(-7 8%)等地产链产品持续承压 [11][15] 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 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达31%(2021年),远超美国(16%)、日本(6%)[16] - 联合国工业效率指数(CIP)排名从1990年35位跃升至2021年第2位,仅次于德国 [16][17] - 规模与效率优势形成护城河,新兴市场难以替代中国制造产能 [16][17] 政策与内需驱动 - 一季度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速达19 0%,家电零售增长19 3%,反映"以旧换新"政策红利 [19] - 政治局会议强调"加紧实施"政策,财政、消费、地产等领域仍有发力空间 [20]
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主要有哪些?受关税影响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53
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核心观点 - 外贸成为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为数不多的强劲拉动力量,其中对美贸易尤为突出,直接和间接贸易总额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顺差总额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 [2] - 中国对美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2][5] - 美国消费电子产品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短期内难以脱钩 [3] 机电产品出口 - 机电产品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超4成,其中消费电子最具优势 [2] - 2024年中国对美消费电子出口额达7,875亿元人民币,占对美出口总额的21.1%,连续8年位居第一大出口品类 [3] - 主要消费电子品类及市场份额:智能手机(2,501.5亿元,占美国市场62%)、笔记本电脑(1,798.7亿元,58%)、平板电脑(920亿元,67%)、智能家居(189亿元,41%) [3] - 美国宣布豁免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20类中国产电子产品的125%关税,体现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3]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 纺织、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中国对美出口约25% [5] - 主要品类及市场份额:服装(385亿美元,占美国市场42.3%)、纺织品(32.4%)、家具(663亿美元,44.1%)、玩具(591.6亿美元,66.3%)、日用品(421.9亿美元,8.0%) [6] - 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低附加值、低毛利属性,在关税战中受冲击最大 [7] 其他出口品类 - 初级金属产品(钢铁、铝制品等)出口额2,150亿人民币 [7] - 运输设备等也是重要出口门类 [7] 出口结构总结 - 机电产品附加值较高,受关税影响有限,但芯片等核心元器件仍依赖美国进口 [7] - 劳动密集型产品可替代性强,利润空间被关税压缩,未来可能转向其他市场或通过转口贸易进入美国 [7]
经观季度调查 |2025年一季度经济学人问卷调查:“稳增长”与“防风险” 再平衡 保持关税冲击下的增长韧性
经济观察报· 2025-04-14 23:01
一季度GDP预测与政策预期 - 68%经济学家预测一季度GDP增速在5 0%~5 2%区间 24%预测4 7%~4 9% 8%预测5 3%~5 5% [1][3] - 瑞银证券预计一季度GDP增速5 1-5 3% 建议广义财政扩张力度需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1 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 并预测4—5月央行或启动降息降准 年内政策利率下调30-40基点 [3] - 国家信息中心原总经济师预测一季度GDP增速5 0%~5 2% 强调中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主要外部风险 [4] 居民消费与收入结构 - 81%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核心因素 19%关注经济预期 工资性与财产性收入稳定性决定支出意愿 [1][6] - 中国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均值59 65% 显著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水平 劳动者报酬占比均值57 74% 低于美英德法等国 [8] - 建议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推动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 引导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 [9] 外贸与关税冲击影响 - 76%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加征关税将引发全球衰退 81%认为不会促使资本和制造业回流美国 [12] - 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消费电子与汽车零部件受关税冲击显著 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3 85万亿元(同比+5%) [12] - 72%经济学家预计中国4月启动降准降息对冲外需缺口 34%建议扩大内需为主要应对措施 [13] 房地产与宏观政策平衡 - 房地产企稳基础不稳固 需供需两侧发力稳房价 建议地方政府加大专项债等工具使用加快商品房收储 [7] - 宏观政策需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再平衡 财政政策应加大消费 民生 基建支持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适时降准降息 [14] 价格与内需关联性 - 核心CPI稳定回升是内需扩张先行指标 PPI受全球降息潮及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或小幅上涨 [5][6] - 西部证券指出大宗商品价格走弱加剧国内物价下行压力 需加大扩内需政策力度 [6] 汇率与资产价格展望 - 92%经济学家预测202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区间7 1~7 5 77%看涨黄金价格 62%预计股市运行于3000—3500点 [10] - 申万宏源认为人民币处于均衡合理位置 中国债券稳定性获国际资金认可 [11] 收入分配改革建议 - 提出优化税制结构 降低生产环节税收 提高所得环节税收 扩大社保资金来源与实物社会转移规模 [9] - 稳定就业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8%支持) 辅以降税政策(27%)与完善社保体系(20%) [10]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需波动加大对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造成扰动
券商中国· 2025-03-29 15:35
我国货物贸易和经常账户顺差增长分析 核心观点 - 2024年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顺差7680亿美元 经常账户顺差4239亿美元 体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制造业竞争优势 [2] - 经常账户顺差持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经济内外部均衡态势稳固 对全球贸易失衡溢出影响较低 [2] 货物贸易顺差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劳动力和资源禀赋投资设厂 2024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27% 加工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顺差21% [3] - **外需周期性波动**:2020-2022年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推动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2%(较2017-2019年+6pct) 2023年外需放缓致出口下降5% 2024年全球制造业复苏带动出口回升7% [4] - **进口价格影响**:原油 矿产品 集成电路等占进口超60% 2022年以来进口价格指数下降拉低进口增速 [4] 经常账户均衡性分析 - **结构特征**:服务贸易逆差因境外旅行需求旺盛 但生产性服务贸易转为顺差 投资收益逆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占比超50%相关 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较货物贸易顺差收窄45% [6] - **国际比较**:中国经常账户顺差/GDP比值2.2% 低于日本(4.8%) 德国(5.9%) 2007年峰值9.9%后持续回落至国际合理区间(4%左右) [7] - **经济再平衡**:内需贡献提升 储蓄投资缺口收窄 全球超30个经济体顺差/GDP比值超过4% [7] 未来展望 - 贸易顺差演变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全球产业链布局 内外需变化高度相关 稳外贸政策下顺差有望在合理区间保持稳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