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格局
搜索文档
绘就一张图,管好一盘棋,聊城市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4:47
空间格局优化 -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划定耕地755.6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74.70万亩,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754.75平方公里 [1] - 推动形成“一核六星五廊多片”的总体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划定314.9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实际增量达到57.18平方公里,为东昌府主城区与茌平副城区互动发展预留用地 [1] - 建立“五年评估+年度优化”机制,每年编制一次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以应对重大项目落地和行政区划调整需求 [1] 产业发展与要素保障 - 聚焦农副食品加工业、医养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绿色化工产业六个方向,加强产业空间布局和集聚引导 [2] - 持续提升重大项目用地审批服务效能,高效完成济郑高铁、冠县大沙河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用地审查,保障项目及时落地 [2] - 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预留了用地,形成“轴串双城、蓝绿织网”的空间结构以支持发展 [1] 城市品质与承载能力 - 优化形成“蓝绿织网、双轴领航、点线串城”的城市空间结构,依托徒骇河等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和生态网络 [2] - 规划创新发展轴与历史文化轴,串联城区主要节点,并沿东昌路串联景观资源,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2] - 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 历史文化保护 - 系统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重点保护聊城、临清历史城区和米市街等历史文化街区 [3] - 整体保护运河商贸、黄河农耕文化带,以彰显城市人文底蕴 [3] 规划管理与技术创新 - 建成运行市县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整合各类空间数据,形成覆盖全市、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数据体系 [3] - 借助系统“智脑”参与项目选址选线,例如在济临高速项目中合理避让村庄16个、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约200公顷、减少桥梁涵洞36处 [3] - 该系统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不被占用,同时有效保障了项目及时开工,是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