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养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以一域之稳服务全局之稳 山东较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中国发展网· 2025-10-27 16:06
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十四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5%,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经济总量占北方15省区的比重去年达到20.9% [1] 工业与服务业发展 - 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坚实,工业强则大盘稳 [2] - “十四五”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 [2] - 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了37% [2] - 每年竣工投产项目3000多个,可贡献产值5000亿元左右 [2] - “十四五”以来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351家 [2] 投资与消费 - 每年谋划实施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 [3] - 每年实施的产业项目中,数字经济、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占七成多 [3] - 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2.7%,高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 [3] - 投资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创造了全省1/6多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6% [3] - “十四五”以来新建充电基础设施141万台,带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5倍多、突破320万辆 [3] - 全省年旅游收入已突破万亿 [3] 对外贸易 - “十四五”以来全省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1.2% [4] - 今年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比2020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 [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年均增长16.1%,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55.2%,提高6.7个百分点 [4] - 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5.1%,占全省出口商品规模的比重达到46.9%,提高4.2个百分点 [4] - “新三样”出口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4]
“十四五”看山东:工业年均增7.5%,文旅消费破万亿!山东经济勇挑大梁
齐鲁晚报· 2025-10-24 11:04
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山东省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5%,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经济总量占北方15省区的比重稳步提高,去年达到20.9% [1] 工业与服务业发展 - 山东省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坚实,集中优势资源提振工业经济 [3] - 每年竣工投产项目3000多个,可贡献产值5000亿元左右 [3] - "十四五"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37% [3] - "十四五"以来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351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3] 投资与消费表现 - 山东省每年谋划实施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在扩大有效投资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4] - 每年实施的产业项目中,数字经济、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占七成多 [4] - 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2.7%,高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 [4] - 投资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创造了全省1/6多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6%,消费持续恢复向好 [4] - "十四五"以来新建充电基础设施141万台,带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5倍多,已突破320万辆 [4] - 全省年旅游收入已突破万亿,文旅消费持续火爆 [4] 对外贸易与开放合作 - 山东省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拥有黄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 [5] - "十四五"以来全省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1.2% [5] - 今年前三季度外贸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比2020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 [5]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年均增长16.1%,占全部出口的比重提高6.7个百分点,达到55.2% [6] - 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5.1%,占全省出口商品规模的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达到46.9% [6] - "新三样"出口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6]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济南: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 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10-22 23:00
济南市科技创新企业培育 - 济南市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居第15位,并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称号 [1] - 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11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近三年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691项 [3] - 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9165家,2024年获得省级和市级高企认定、研发财政补助资金共计超过8.2亿元 [3] 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攻坚 - 通过“揭榜挂帅”机制,2024年发布技术创新需求91项,成功揭榜78项,以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 [4] - 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三年来成功申报实施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8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75项、市级“揭榜挂帅”项目111项 [5] - 企业主导建设2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6家省重点实验室等894家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并实施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6412项 [7][8]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 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26.08亿元,总量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签约并路演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5个 [11] - 开展科技经纪人试点,培育10个团队,主导落地产业化项目20个,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9] - 2024年通过路演等活动服务8000余人,助力企业融资15亿元,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32.91亿元 [12] 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 -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6500亿元、5000亿元和1700亿元 [13] - 量子产业在通信、测量、计算领域全面铺开,空天信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多点开花 [13] -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9%,实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产业发展质效双提升 [13]
绘就一张图,管好一盘棋,聊城市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4:47
空间格局优化 -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划定耕地755.6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74.70万亩,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754.75平方公里 [1] - 推动形成“一核六星五廊多片”的总体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划定314.9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实际增量达到57.18平方公里,为东昌府主城区与茌平副城区互动发展预留用地 [1] - 建立“五年评估+年度优化”机制,每年编制一次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以应对重大项目落地和行政区划调整需求 [1] 产业发展与要素保障 - 聚焦农副食品加工业、医养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绿色化工产业六个方向,加强产业空间布局和集聚引导 [2] - 持续提升重大项目用地审批服务效能,高效完成济郑高铁、冠县大沙河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用地审查,保障项目及时落地 [2] - 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预留了用地,形成“轴串双城、蓝绿织网”的空间结构以支持发展 [1] 城市品质与承载能力 - 优化形成“蓝绿织网、双轴领航、点线串城”的城市空间结构,依托徒骇河等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和生态网络 [2] - 规划创新发展轴与历史文化轴,串联城区主要节点,并沿东昌路串联景观资源,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2] - 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 历史文化保护 - 系统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重点保护聊城、临清历史城区和米市街等历史文化街区 [3] - 整体保护运河商贸、黄河农耕文化带,以彰显城市人文底蕴 [3] 规划管理与技术创新 - 建成运行市县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整合各类空间数据,形成覆盖全市、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数据体系 [3] - 借助系统“智脑”参与项目选址选线,例如在济临高速项目中合理避让村庄16个、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约200公顷、减少桥梁涵洞36处 [3] - 该系统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不被占用,同时有效保障了项目及时开工,是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 [3]
两岸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在潍开幕,同步举办6项专题活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9-02 20:02
大会概况 - 第29届鲁台经贸洽谈会主题活动"两岸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于9月2日在潍坊开幕 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务院台办共同主办 主题为"创新引领 共赢未来" [1] - 大会通过产业对接和项目签约深化务实合作 部分前期洽谈项目在会中集中签约 [1] - 大会邀请台湾政商界 教育文化及青年代表参会 通过多元交流推动两岸融合 [2] 政策与产业合作 - 开幕式重点推介山东省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 [1] - 两岸企业应充分利用各自优势 以产业对产业 企业对企业方式展开合作 特别与大陆国有企业合作 [1] - 通过产业链多应用场景建立伙伴关系 台湾企业能与大陆企业形成紧密产业协同链 [1] 企业实践与专题活动 - 台湾华新丽华集团董事长焦佑伦发表"科技创新 产业融合"主题演讲 分享两岸企业协同推动产业升级路径 [1] -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菏泽嘉宏脱水食品有限公司代表分享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升级案例 [1] - 大会期间举办6项专题活动 涵盖现代农业 高端化工 医养健康 职业教育等领域 [1]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第29届鲁台会9月1日在潍举办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15:23
大会基本信息 - 第29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定于9月1日至4日举办 采取主会场加分会场办会方式 主会场设在潍坊市 [1] - 大会由山东省政府和国务院台办共同主办 是两岸经贸交流合作领域的知名品牌 已成功举办28届 [1] 活动安排 - 主会场举办1项主题活动即两岸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 [3] - 主会场举办6项专题活动包括2025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推进会 两岸高端化工产业合作对接会 两岸医养健康产业合作对接会 鲁台青年科创体验营启动仪式 第十八届鲁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大会 全国知名台商齐鲁行暨潍坊市台协会成立20周年交流会 [3] - 分会场设在济南和德州等市 举办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会和2025德台经贸交流合作大会等涉台经贸活动 [3] 创新主题聚焦 - 大会以创新引领共赢未来为主题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着力推动鲁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4] - 主题活动重点面向台商推介山东省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政策措施 [4] - 邀请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华新丽华集团董事长焦佑伦阐述两岸企业携手推动产业升级 打造创新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 [4] -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菏泽嘉宏脱水食品有限公司代表讲述企业推动智能化改造 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创新故事 [4] - 2025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推进会在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实地开展数字农业 智慧农业等领域对接洽谈 [4] - 第十八届鲁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大会突出集成电路创新应用 设置机器人划龙舟竞速 电子组件拆焊等技术创新环节 [4] 产业对接与招商 - 产业对接聚焦山东十强产业发展规划 围绕现代农业 高端化工 医养健康等鲁台优势产业 促进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重点项目对接洽谈 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5] - 客商邀请以对口产业 有洽谈基础和合作意向的行业领军客商为主 重点邀请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 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 台湾教育人员产业发展协进会 台湾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等台湾工商团体 [5] - 重点邀请富士康 旺旺 台塑 统一 康师傅 富邦华一 国泰金控等台湾智能制造 现代食品 金融科技领域领导企业来鲁投资考察 [5] - 前期针对性开展我帮企业组主场 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 重点瞄准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台商集聚区 赴深圳 东莞 中山 杭州等地专题招商 [5] - 通过产业主管部门加项目承接地协同推进模式 洽谈了一批合作项目 部分项目将在大会上集中签约 [5] 融合发展举措 - 大会邀请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 台湾商业总会荣誉理事长赖正镒 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雷宏毅等岛内政商界重要人士和两岸教育 文化 基层 青年等各领域团组来鲁交流 [6] - 组织潮起两岸鲁台青年科创体验营活动 围绕电商 短视频 虚拟现实等台青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开展互动体验和研讨洽谈 [6] - 举行以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高秉涵先生为原型的电影吾土吾乡开机仪式 以动人故事强化鲁台情感联结 [6] - 设立两岸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山东分中心 复制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 扩大鲁台社会融合领域 [6]
第29届鲁台会聚焦科技、文化、青年交流三大领域,深化两岸融合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15:18
核心观点 - 第29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将于9月1日至4日在潍坊举办 聚焦科技创新 产业融合 文化融合和青年交流三大领域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1][3][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举办两岸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 山东省科技厅将推介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政策 便利台商融入山东高质量发展 [3] - 重点筛选现代农业 高端化工 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举办精准对接活动 提高发展质效 [3] 文化融合 - 策划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包括前期已举办的风筝交流 武术交流 古琴交流和非遗展演 吸引500余名台胞参与 [3] - 集中举办期间将利用潍坊传统文化资源 让台胞近距离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青年交流 - 前期举办海峡两岸青年农业技术人才交流研习营 提供实习岗位150个 就业岗位80个 [4] - 7月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设7个赛项 两岸120所院校450名学生参赛 [4] - 集中举办期间将组织鲁台青年科创体验营 为两岸青年交流互动和创业就业搭建平台 [4]
开创“科创济南”建设新局面
大众日报· 2025-08-15 16:02
科技创新核心指标 -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件 [1]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7% [1] - 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73.4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2] - 202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8家,总数达4397家,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 [2] 研发平台与机构建设 - 泉城、微生态生物医学、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等3家山东省实验室获批复组建 [2] - 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总数达10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2] - 落地济南的"中科系"院所已达15家 [2] - 2022年目标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 [1][3] 重大项目与科技成果 - 由济南市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7个,数量居全省首位 [2] -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通用超级计算平台高性能计算系统、云计算系统、智能计算系统均已上线稳定运行 [2] - 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完成AMS数据中心建设,已收集超过1750亿个宇宙线数据 [2] - 济南科技成果"1+6+N"平台挂牌知识产权及科技金融成果527宗,挂牌金额32.93亿元 [2] 未来发展规划与行动 - 全力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电磁混合驱动超高速试验轨道、大气模拟系统等大科学装置 [3] - 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和3家山东省实验室建设 [3] - 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 [3] - 依托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加快建设黄河技术转移中心,打造"1+9"技术转移体系 [4] - 持续打造济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6+N"服务体系,培养黄河流域技术经纪人100人 [4] - 加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围绕大气治理技术、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4]
行稳致远日争新 ——潍坊市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跃升
中国发展网· 2025-07-31 14:47
服务业发展概况 - 潍坊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036.7亿元,同比增长6.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1.9% [1] - 构建"7+7+4"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实施"七大工程"推动提质增效,包括企业能级提升、标准品牌引领、产业融合等 [2] - 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4家,恒建集团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二期项目获省级资金支持100万元 [3] 政策与机制支持 - 建立"14+16+24"工作机制,覆盖14个重点行业、16个县市区和24个主管部门,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2] - 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数量达14家,"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区域)13家,均居全省首位 [2] - 山东潍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2025年度省级集聚区,与10余所高校合作促进就业与人才聚集 [2] 消费市场提振 - 举办"迎新春消费季"等200余场活动,发放消费券带动零售额增长12.4% [4] - 创新"风筝+消费"模式吸引23.6万人次参与,评选"潍坊十大地标美食"提升品牌影响力 [4] - 文旅领域"齐鲁天路"获全国自驾路线第二名,风筝研学旅游项目入选全国5大创新案例 [4] 产业融合与数字化转型 -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聚焦动力装备、高端化工等领域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业态 [5] - 歌尔股份、天瑞重工等试点企业引领技术研发、营运管理高端化,英轩实业柠檬酸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 [5] - 数字化应用覆盖金融"无感授信"、智慧养老、农村电商等领域 [6] 文旅与服务业升级 - 实施"百企领航"计划,新增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3家,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4] - 恐龙探索王国等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旅游形象大使评选增强行业吸引力 [4]
医养赋能产业发展 校企共绘振兴新图景
齐鲁晚报网· 2025-06-24 21:22
党建引领破局 -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党委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动员全校参与帮扶工作,扶贫、扶志、扶智和乡村振兴相结合 [2] - 第一书记宋阳带领包村工作队入驻茅峪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理顺村"两委"工作程序,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3] - 在不到200天的时间内,茅峪村187户村民喜获387套新居,完成整体搬迁,解决饮水、交通、供暖等问题 [3] - 第一书记宋阳和村两委班子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相互融合,做好土地流转,壮大村集体经济 [3] 产业赋能升级 - 茅峪村产业发展植入康养、绿色、文旅等新业态,240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的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进入收获期 [4] - 校企共建山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核心区集研发、生产、检测于一体,融合康养街区和中医药博物馆等 [4] - 园区构建"种产研学销、医药养食游"全链条大健康产业生态,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就业 [4] - 青州长庚养老中心初成规模,南湖康养小镇等乡村文旅康养特色项目串连成线,高端民宿、中草药种植研发项目协同发展 [5] - 学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紧密合作,联合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如养生茶饮、复合益生菌酸奶等技术对接保健食品生产线 [5][6] 人才造血强基 - 学校通过"课堂进田间、师资双流动、创业孵项目"三大路径,变"输血"为"造血" [7] - 学生在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沉浸式参与完整产业链条,年均实训超300学时 [7] - 建立校企"双向师资"机制,产业园区技术骨干走进校园授课,学校教师定期深入园区挂职锻炼 [7] - 产业园区项目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扶持村民及学生创办艾草加工坊、药香手作工坊、康养民宿运营等特色项目 [8] - 学校每年为产业园区精准输送超过500名"养护+中医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业对口率跃升至95%以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