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历史认知问题
icon
搜索文档
石破茂发表战后80年“个人见解”,专家解读:需要政治勇气,但也有局限性
环球时报· 2025-10-11 06:35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首相石破茂发表战后80年个人见解 全文7页A4纸约6000字 从政府与议会体制入手分析日本走向战争的原因 明确表示继承过往首相谈话的历史认知立场 [1][3] - 分析认为此举在战后日本首相中属首次 深入反思战前政治和体制缺陷 指向当前历史修正主义 但对改变日本社会扭曲历史观作用有限 [3][4] - 讲话回避直接提及战争责任和侵略本质 未直面日本加害者责任 被指存在局限性 [5] 内容形式与背景 - 石破茂以个人见解形式发布内容 但自民党内反对声浪强烈 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明确表示反对 认为战后70年谈话已是最佳版本 [4] - 自民党内尖锐分歧反映该党及日本国内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深层裂痕 以及不同政治路线间的激烈斗争 [4] 讲话核心分析 - 讲话以国内政治体系为何未能遏制战争为核心 剖析战前日本在宪法 政府 议会 媒体及信息收集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 - 指出战前日本缺乏将政治与军事适当整合的机制 统帅权含义被扩大解释 议会逐渐丧失其功能 [3] - 强调政治家应不向无责任民粹主义屈服 议会和媒体应发挥制衡作用 防止政府错误判断 [3] 各方评价与局限性 - 中国专家项昊宇认为 石破茂全面阐释日本走向战争及政治权力未能阻止战争的内在机制 需要政治勇气 应予以肯定 [3] - 专家笪志刚指出 讲话回避日本的加害责任和侵略本质 未直面加害者责任 同样回避侵略道歉等关键表述 难以期望其作出诚恳道歉 [5]
被讽“第二次麻生政权”,高市难逃“短命首相”魔咒?
齐鲁晚报网· 2025-10-10 15:34
政治格局与人事安排 - 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并大概率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1] - 新内阁人事安排具有强烈“酬庸”意味,党内“四大要职”一半及副总裁职位由“麻生派”成员出任,体现麻生太郎的深厚影响力,被外界称为“第二次麻生政权”[2][3] - 高市早苗是安倍晋三生前心腹,其选举阵营核心成员及新任命的党内高层多为安倍忠实追随者或保守阵营盟友[2] “黑金”丑闻与政治改革 - 人事安排中重用涉“黑金”问题的议员,高市早苗明确表示“黑金”问题不会影响人事安排且不会重新处分相关议员[4] - 自民党因“黑金”问题在去年底和今年夏天众参两院选举中惨败,此次“带病议员”复出引发公众失望及对自民党“自我更新”能力的质疑[4] - 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对高市启用涉“黑金”议员表示强烈担忧,称若问题不解决则不可能继续联合执政,其内部已出现要求退出联合政府的声音[5] 外交政策与历史认知 - 高市早苗是右翼政客代表,主张提高防卫费、制定反间谍法,其参拜靖国神社的历史及对“村山谈话”的否定态度可能导致中日、韩日关系紧张[6] - 公明党担忧高市在靖国神社、“慰安妇”和领土问题上的主张可能引发外交摩擦及安保经济领域对立[6] - 高市主张实施严格“外国人政策”,其相关言论遭社会批评,公明党担心此举将导致日本社会出现排斥分裂倾向[6] 经济政策与市场反应 - 高市早苗重提安倍经济学路线,主张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补贴赤字企业及拉动工资增长[7] - 投资者担忧积极财政政策将导致日本财政进一步恶化并引发金融风险,外资闻风抛售日元,导致日元一度暴跌至1美元兑换152日元[7] - 对于已生效的日美贸易协议,高市表示若发现不符合日本利益的情况,将在日美磋商机制框架内进行说明,但对重新谈判持开放态度[7] 执政前景与挑战 - 高市早苗在政治理念和经济政策上继承安倍衣钵,缺乏个人主张及处理重大事务的历练[8] - 其上台后面临物价上涨、老龄少子化、地方活力不足等经济难题,能否回应民众关切将决定其执政稳定性[7][8]
日本学者石田隆至:民间交流让日本人反思错误“中国观”
环球时报· 2025-09-18 06:43
历史认知与当前隔阂 - 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参加甚至阻挠中国和俄罗斯的纪念活动,因其属于加害方[1] - 日本对侵华历史真相避而不谈,并有意渲染中国所谓的“反日氛围”[1] - 日中两国在历史认知问题上的隔阂已呈现出扩大趋势,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现象[2] 日本社会对华认知偏差 - 日本社会对中国现实以及中国民众的想法缺乏认知,将中国的和平诉求宣传为“反日”[1] - 日本社会的对华认知已偏离实际,陷入自以为是的状态,甚至在日中友好活动现场对中国抱有警惕的人在增多[2] - 日本社会的大多数人看不到中国民众的“真实面貌”,包括他们的喜怒哀乐[3] 学者的作用与民间交流 - 学者致力于缩小日中之间的认知差距,传递具体事实并结合中国社会语境解释以消解日本人的偏见[3] - 弥合两国隔阂的唯一可能性或许在于直接的民间交流,接触过中国或在日中国人的日本人会重新审视其中国观[2] - 学者将其关于战争责任的研究成果回馈社会视为一种教育实践[3] 解决路径与未来展望 - 日本只有彻底清算过去的战争罪行和加害责任,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1] - 中国人民期待日本能以真诚的态度直面历史、反省战争,而非回避或美化历史[3] - 只有建立在真实与正义基础上的和平才能为中日关系带来稳定、友好的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