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搜索文档
记者手记:站在创造未来的源头上
新华社· 2025-07-05 00:36
厦门发展战略规划 - 1985年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15年跨度的战略规划,为厦门发展提供长远性、方向性、全局性指导 [2] - 战略提出厦门四大定位:闽南经济中心、东南沿海门户、祖国统一桥梁、亚太经济区域联系基地,并融入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局 [3] - 战略包含1个主报告和21个分专题研究,兼具顶层设计和定量分析,形成厦门未来发展全景图 [3] 战略前瞻性 - 预判世界经济重心将向环太平洋转移,厦门将成为中国与亚太经济联系的基地 [3] - 强调科技优先发展,提出用电子技术等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技术复合体" [6] - 提出"大教育"观念和超前开发人才战略,将环境保护列为关键 [6] 自由港政策探索 - 在中央"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指导下,战略首创"三步走"实施路径 [5] - 通过试点先行探索人员自由进出、金融货币政策等未知领域 [5] - 早期自贸港研究为后续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奠定实践基础 [5] 产业发展成果 - 从战略提出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到培育出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等10条千亿产业链 [6] - 形成涵盖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层次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 [6] 执行方法论 - 强调长远规划避免建设失误,将冷静思考视为"磨刀"以提升执行效率 [4] -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政绩观,结合战略眼光与务实工作方法 [7] - 通过30多年一以贯之的执行实现从经济特区到生态花园之城的蝶变 [6]
从厦门之兴看中国之治——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启示录
新华社· 2025-07-03 20:57
厦门发展战略规划 - 1985年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15年跨度的战略规划 [1][2] - 战略明确厦门定位为"闽南的经济中心、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实现祖国统一的桥梁、我国同亚太经济区域联系的基地" [5] - 提出厦门港"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中心枢纽港"目标,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航线达183条 [6]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发展战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等作为优先发展产业,电子、纺织、机械为重点领域 [26] - 厦门已形成光电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 [26] - 2024年厦门创新出台锂电池海运标准,解决出口难题,全省90%锂电池通过厦门港出口 [18] 港口与物流发展 - 1985年厦门港仅2台桥吊,年处理3.5万标箱/台,远低于国外10万标箱水平 [6] - 2025年厦门港成为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航线网络通达51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个港口 [6] - 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600多项创新举措,31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24] 两岸融合发展 - 厦金航线实现"公交化"运营,30分钟可达金门,形成同城生活圈 [7] - 厦门存续台资企业6000多家,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1.2万个 [7] - 发展战略提出厦门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桥梁"的定位 [5] 经济表现 - 1985-2024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 [9] - 形成涵盖经济特区、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9] - 2024年国家发改委推广厦门13项综合改革试点经验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