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靶点选择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重点关注靶点选择及临床前优化
财通证券· 2025-11-11 19:53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自免双抗领域已有真实世界临床数据验证,双抗技术平台差异度小,重点关注靶点选择及临床前优化[3] - TCE领域推荐关注CD3与CD19/BCMA的靶点组合,需关注感染及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风险[3] - 基于免疫通路的双抗推荐关注靶点跨炎症通路的产品,需关注免疫原性风险[3] - 投资建议:自免双抗领域呈现未上市公司技术更前沿,上市公司在疾病领域布局更全面的特点 未上市公司推荐关注华深智药、益科思特和华奥泰生物,上市公司推荐关注维立志博、康诺亚及荃信生物[3] 自身免疫病市场概况 - 自身免疫病已超150种,可分为器官特异性和全身性两种[13] - 全球有5亿以上自身免疫病患者,占人口总数的5%-8%[15] - 2023年英国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9种常见自身免疫病总计影响10.2%的人口(13.1%的女性和7.4%的男性)[15] - 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86亿美元,到2035年将增长至2262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3.0%[19] - 中国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5%,预计2024-2032年由50亿美元增长至2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3.3%[21] 双抗药物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累计批准19款双抗药物,2024年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已突破124亿美元[31] - 未来十年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将以4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848亿美元[31] - 双抗按结构可分为含Fc片段的IgG样双抗和不含Fc片段的非IgG样双抗,两者在半衰期和效应功能上各有特点[34][35] - 国内药企已建立多种双抗平台,技术平台发展已十分成熟,差异竞争点转移至靶点选择、抗体设计及优化策略上[43][46] TCE疗法在自免领域的验证与开发 - 强生的BCMA×CD3双抗Teclistamab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成功治疗多种自免疾病患者,证明TCE疗法潜力[47][50] - 国产BCMA×CD3双抗CM336在CAR-T疗法失败的自免溶血性贫血患者中也展现出显著疗效[53][55] - 自2024年下半年起,自免双/多抗领域诞生多笔BD交易,其中TCE治疗自免领域交易活跃,同润生物的CD3/CD19双抗CN201授权默沙东达成首付款7亿美元、总金额13亿美元的交易[57][58] - TCE疗法相较传统单抗和CAR-T具有更持久清除B细胞、可皮下注射等优势,但也面临CRS风险、半衰期短等挑战[66][70][74] - 目前全球自免TCE研发管线主要集中在CD3/CD19、CD3/CD20和CD3/BCMA等靶点组合,多数处于临床Ⅰ期阶段[76] 重点TCE靶点组合分析 - CD3×CD19 TCE中,安进的Blinatumomab在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可实现B细胞耗竭和免疫系统重置[77][78] - 各公司CD3×CD19双抗设计策略各异,包括是否含Fc段、亲和力调整、空间位阻等,以优化疗效和安全性[79][81] - CD3×CD20 TCE中,罗氏的Mosunetuzumab在SLE患者Ⅰb期研究中显示出有效降低B细胞含量和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良好[82][83][85] - Xencor的Plamotamab在临床Ⅰ期研究中观察到95-99%的淋巴瘤患者外周B细胞耗竭,其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Ⅰb/Ⅱa期临床研究已于2025Q2开始[88][92] - CD3×BCMA TCE可靶向浆细胞,但相关在研产品信息在提供内容中未详细展开 基于免疫通路的双抗开发 - 基于免疫通路的双抗多靶向免疫通路关键因子,但需警惕免疫原性风险[3] - 该类产品设计多集中于同一免疫通路的上下游靶点,可能较难取得突破性疗效,推荐关注靶点跨炎症通路的产品[3] - 提供内容中提及Th2、Th1和Th17通路相关的在研双抗,但未详细展开具体数据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