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CE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国际:首次覆盖维立志博-B(09887)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63.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4:33
公司业务与平台 - 专注于开发涉及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 包括共刺激激动剂和检查点抑制剂 [1] - 业务拓展至CD3 T细胞衔接剂和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 [1] - 已开发专有的Leads Body平台和X-body平台 作为持续药物发现的引擎 [1] 产品管线与机构观点 - 开发PD-L1/4-1BB和TCE作为下一代免疫肿瘤学(IO)产品 [1] - 招银国际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63.5港元 [1]
下一个BD大药
投资界· 2025-08-18 15:57
BD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金额已超过484亿美元,其中总首付款超过20亿美元,恒瑞和GSK的交易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交易纪录 [5] - BD交易对药企短期战略调整至关重要,可能改变管线优先级,但影响幅度取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产品矩阵推进程度 [5] - 资本方和企业方对管线价值的看法存在分歧,投资方希望提速特定管线,而企业可能因调整成本犹豫 [6] - BD价值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靶点、适应症、技术、MNC需求程度和竞争动态等,导致对"未来BD大药"的预测多样化 [6] 今年的BD大事件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授权合作,总金额60.5亿美元,首付款12.5亿美元,刷新国产双抗交易纪录 [8]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总金额53.3亿美元的BD交易,包括1.1亿美元预付款和最高52.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主要涉及AI平台 [8] - 阿斯利康与和铂医药达成最高45.75亿美元的交易,并认购1.05亿美元股份成为大股东,验证平台模式的价值 [8] - 礼新医药与默克达成双抗药物LM-299授权合作,首付款5.88亿美元,得益于此前与Turning Point和阿斯利康的合作经验 [10] 出海认知的变化 - 中国创新药出海认知从追求FIC/BIC转向注重快速产出和标准化,拥挤赛道中的佼佼者更易获得BD机会 [12] - PD-1/VEGF多抗赛道内卷加剧,全球14款临床阶段PD-1/VEGF双抗多为国产,康方双抗临床数据击败"K药" [13] - PD-1/VEGF交易价格高,联用疗法已验证商业化潜力,MNC为填补专利悬崖空白积极"抢货" [14] - TCE赛道中CD3/BCMA靶点出海交易总金额超26亿美元,中国biotech管线储备多、进度快 [15] 平台BD模式 - 平台BD模式成为趋势,如科伦博泰与默克的ADC平台协议,首付款1.75亿美元,未来里程金可达93亿美元 [18] - 平台模式能带来持续现金流和与MNC绑定的机会,验证企业的长期交付能力 [18] - 单药大BD多来自与MNC有交易经验的biotech,信任感建立前难达成高额交易 [10] 长期挑战与展望 - 2024年交易总价值中仅5%为预付款,较五年前的13%大幅下降,后端付费增加临床和商业化风险 [17] - BD热潮可能在2030年退潮,MNC专利悬崖问题缓解后扫货步伐或减缓 [19] - 出售核心管线可能伤害公司估值并切断其他退出路径,需关注BD对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18]
国金证券:从IL-2双抗 看TAA、细胞及趋化因子的PD-1升级新方向
智通财经· 2025-08-13 17:14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处于创新成果兑现初期 肿瘤领域重点关注ADC的多维度迭代和免疫疗法的分子构件组合创新 [1] - 全球肿瘤免疫进入PD-1叠加TAA与细胞因子的新纪元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压力 加速通过BD授权引进补充管线 [2] - 免疫疗法从单抗向双抗/多抗演进 核心目标是增效减毒 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在头对头试验中胜出PD-1单抗药王 [2][3] 技术方向 - ADC领域关注靶点 抗体结构与毒素组合的创新 免疫疗法关注ICI TAA 细胞因子及TME趋化因子的组合突破 [1][4] - PD-1/IL-2组合取得进展 信达生物相关药物在肺癌 黑色素瘤和肠癌适应症中展示早期积极数据 [2] - 趋化因子受体CCR8成为新热点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礼新医药布局相关创新单抗 [4] 临床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11日 23家国内外企业推进PD-1与细胞因子组合的临床研究 包括信达生物 恒瑞医药等 [4] - 双抗技术验证取得突破 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疗效优于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PD-1单抗 [2] 企业标的 - 重点关注TCE 双抗/多抗 创新ADC赛道临床领先企业 包括信达生物(01801) 康方生物(09926) 科伦博泰(06990) [5] - 肿瘤 慢病 CNS三大领域可能诞生下一个类似三生制药的重磅BD交易 [2]
高盛:药明生物-2025 年中国医疗保健企业日-关键要点_收入指引有望达成;产能情况
高盛· 2025-07-03 10: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药明生物的评级为“Neutral”(中性)[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有望实现收入指引,受强劲业务拓展和健康新客户订单支持,需求主要来自欧美市场,中国生物科技资金状况改善但新项目预算增加可能滞后,有中国授权交易带来的新兴机会 [2][6] - 资本支出执行按计划进行,国内外场地利用率提高,新加坡XDC站点年底运营、2026年GMP放行,中国国内利用率预计提升,爱尔兰站点今年有望盈亏平衡、明年商业化加速支持利润率改善,公司持续剥离非核心资产 [6][7] - ADC需求强劲,预计2025年上半年确认6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ADC客户需求是亮点,截至2024年底管线达194个、增长35.7%,BsAb达151个、增长32.5%,管理层还强调了CD3、TCE、自身免疫和过敏治疗等新兴机会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进展 - 有望实现收入指引,业务拓展活跃、客户订单势头良好,需求主要来自欧美,中国生物科技资金改善但新项目预算增加或滞后,有中国授权交易机会,部分跨国药企因交付能力将项目转移至药明生物 [2][6] 产能扩张与资产优化 - 资本支出执行按计划,国内外场地利用率提高,新加坡XDC站点2025年底运营、2026年GMP放行,中国国内利用率预计从约60%提升,爱尔兰站点今年目标盈亏平衡、明年商业化加速,公司5月14日与泰尔茂达成协议剥离德国DP设施,新泽西新DP线4月推出获客户积极反馈,新加坡大型DP设施在建 [6][7] 业务亮点与收入预期 - ADC需求强劲,截至2024年底管线达194个、增长35.7%,BsAb达151个、增长32.5%,管理层强调CD3、TCE、自身免疫和过敏治疗等新兴机会,预计2025年上半年确认6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此前2024年下半年确认7500万美元,接近1.4亿美元近期目标 [7] 财务数据 - 给出药明生物2024 - 2027年部分财务预测数据,包括营收、EBITDA、EPS等,2024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86.754亿人民币、212.027亿人民币、239.084亿人民币、268.581亿人民币 [9] 价格目标 - 12个月目标价为23.4港元,基于12个月远期市盈率22倍 [8]
数据库国产化进程中,腾讯正在持续加码
观察者网· 2025-05-14 17:19
产品发布 - 腾讯云正式发布TDSQL数据库一体化版本 该版本同时兼容多种数据库协议和语法 支持企业通过一次部署自由切换多种实例模式 实现资源统一管理 [1] - TDSQL完成100%兼容MySQL和PostgreSQL 对Oracle语法兼容度达98% 并提供全流程迁移工具链 帮助企业实现异构数据库平滑替换 [4] 技术演进 - MySQL凭借庞大用户基数和轻量化特性 成为在线事务处理场景主流选择 PostgreSQL依托复杂查询优势和丰富功能 成为融合创新重要技术方案 [3] - 企业实际使用面临两套产品架构选择 需要多次部署 造成较高运维门槛和资源浪费 [4] 发展历程 - TDSQL起源于2009年 最初服务于腾讯内部金融级场景业务 2014年开始对外开放 助力微众银行搭建首个分布式互联网银行核心系统 [6] - 2020年品牌整合后 TDSQL系列产品进一步完善 涵盖交易型、分析型等多种类型 2023年打破世界数据库性能纪录 [6] 市场背景 - Oracle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 但其存在高昂定价和维护费用 性能瓶颈架构模式 以及数据安全风险问题 [7] - 国产数据库厂商致力于替代Oracle等海外数据库市场份额 做中国国产数据库 [8] 市场地位 - 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前五强分别为阿里(26.2%)、腾讯(14.9%)、华为(11.1%)、亚马逊(8.3%)、Oracle(7.5%) 前三均为中国企业 [9] - 腾讯云数据库服务超50万客户 覆盖金融、政务、社交、电商、交通、游戏等多领域 TDSQL被4000多家金融、公共服务和电信行业客户采用 [9] - 服务超过40家金融机构完成核心系统替换 中国十大银行中的七家应用腾讯云数据库TDSQL [9] 生态体系 - 腾讯打造6T国产软件体系 包括数据库TDSQL、操作系统TencentOS、专有云TCE、专有云PaaS平台TCS、大数据TBDS、腾讯云TI平台 已适配主流国产软硬件生态系统 [11] - 应用软件包括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文档、腾讯乐享等 [11] - 与50多家合作伙伴联合打造65个具备可复制性的行业解决方案 覆盖政务、金融、医疗、教育、能源、交通等30多个行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