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复兴

搜索文档
桐庐分水:妙笔生“富美” 古城焕新颜
杭州日报· 2025-07-02 11:14
制笔产业升级 - 分水镇制笔产业年产量占全国40%,年产值超80亿元,拥有84家笔类自营出口资质企业[12][14] - 盛烨特邦公司引入全自动高分子笔头生产线,日产量达200万支,技术突破解决传统纤维笔头污染问题[12][13] - 鼎申科技真空烧结炉技术降低球珠进口成本40%,元素驱动研发生物基可降解笔杆,金马文具推出转转笔等创意产品[13] - 产学研合作深化,与温州大学等共建检测中心及微精密实验室,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8%[13][14] 乡村共富模式 - 富源村红色研学年接待2万人次,创收140万元,"分江红"共富工坊带动18户农户年增收3.6万元[15] - 三溪村700亩生态茶园采用古法除草,桐庐西冲农业公司整合茶园、果园及油茶基地,村民年增收超4万元[16] - 大路村全季旅游业态带动民宿入住率超90%,油菜花海单日吸引2000人,滨水露营基地与水上运动中心在建[17] 古城复兴与文旅融合 - 武盛古街引入兰芳园等26家新业态,"马厩咖啡"等融合亚运元素,节假日客流爆满[18][19] - 状元文化IP开发状元鼓、状元茶等体验项目,2023年系列活动带动收入超百万元[19] - 沈家畈遗址保护启动,五云山公园24个文化典故项目规划中,联动瑶琳运动区等资源打造区域协作[20] 生态经济转化 - 分水镇通过"非农化"整治土地种植"院士米"、艾叶等,形成"红色旅游+工坊+农业"闭环[15] - 三槐村7家民宿依托天溪湖生态资源发展,配套亲子乐园等设施构建综合体验区[16] - 全域推进9村联动项目,包括呱呱叫景区、数智乡村生活馆等,实现"点上出彩"到"全域共美"[17]
“双面”慈城:千年古城的“老”与“新”
新浪财经· 2025-05-28 09:29
慈城古城保护与开发 - 慈城古县城采用六种保护方法(保护、改善、改造、保留、更新、整饬),累计修缮文保和历史建筑45处约6万平方米,协调改造风貌建筑约9万平方米,推动60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完整呈现 [10] - 2006年6处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孔庙及明代官邸典范(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等) [7] - 2010年颁布《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为全国最早古城保护地方性法规之一,并配套编制保护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10] 文旅融合与年轻化转型 - 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激增411.8%,其中年轻游客占比65%,夜间消费超50% [3][20] - 推出"青春慈城游"主题活动,融合无人机表演、机器狗、国潮巡游等,吸引数十万年轻游客 [20] - 主游线布局10余处文化空间(谈家桢教育馆、周信芳艺术馆等),活化古宅并开设中医研学、戏剧体验等互动项目 [19] 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 - 拥有7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及1200年县城史,为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规制古城,2.17平方公里内保留"三纵四横"长安式格局 [6][13] - 孕育严信厚(宁波帮鼻祖)、周信芳(京剧大师)、谈家桢(遗传学之父)等名人,并创办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等数十家百年国药老字号 [4][6] -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委会认可其"复兴传统工艺与维护技术"的活态保护模式 [12] 运营策略与差异化定位 - 明确"千年古城、青春慈城"目标,计划打造青年就业生态、体育公园等,提升年轻消费群体过夜率 [19][22] - 拒绝"青石板+油纸伞"同质化,以慈孝、耕读、药商、建筑四大文化为核心竞争力 [17] - 东侧保留古韵风貌,西侧维持市井生活,现有1万余居民居住,形成"烟火气与文脉交织"的活态场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