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

搜索文档
【延安】为安塞腰鼓立法
陕西日报· 2025-08-09 07:57
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 《延安市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将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由延安市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 [1] - 条例共21条,涵盖保护范围、政府职责、传承与发展、保障措施等系统性法律框架 [2] 安塞腰鼓历史与文化价值 - 安塞腰鼓起源于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最初用于军事信号和士气鼓舞,后演变为民间庆典活动 [1]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独特的黄土高原艺术风格 [1] 条例核心保护机制 - 采用"活态传承"模式,既保护传统技艺与器具实物,又鼓励创新融入现代生活 [2] - 推动安塞腰鼓进校园、进社区,支持传承人收徒传艺,确保技艺"有人传、有人学、有人练" [2] - 将节庆展演和常态化教学纳入法治保障范畴 [2] 商业化与传播规划 - 计划拓展安塞腰鼓的应用场景,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并开发腰鼓元素纪念品 [2] - 目标是通过法治化手段扩大文化影响力,使安塞腰鼓"声音传得更远" [2]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上市发布会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14:49
公司战略与产品升级 -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上市,是公司复兴纲领第二阶段战略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1] - 公司提出三大突破方向:品质升级构建行业领先质量体系、科学表达证实产品愉悦体验、市场运营聚焦"1+4+1"推广模式[1] - 青花汾酒30复兴版被定位为公司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强调白酒产业的时间价值属性[1] 产品科学验证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专家通过《汾酒饮用舒适度品质特征剖析及应用》演讲,以科学数据支撑产品品质突破[1] - 研究数据为"科学表达更理性"的突破方向提供权威背书[1] 品牌文化战略 - 通过圆桌论坛强化"双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定位[2] - 专家提出"活态传承"概念,从6000年酿造历史、农耕文化、诗酒哲思三个维度构建文化叙事[2] - 国际评委指出文化输出(含美食文化)是白酒国际化的核心突破口[2] - 品牌被诠释为"高品质东方生活方式"的载体,包含时间、匠心、和谐等中国故事元素[3] 市场推广策略 - "1+4+1"模式具体内容:以区域核心终端联盟与团购经销商联盟为基础,整合高端圈层资源客户[1] - 新品发布会结合文化论坛形式,实现产品亮相与文化价值输出的双重效应[1][3]
与世界、共汾享,以文明酿新章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璀璨启幕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5:22
产品战略升级 -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作为公司第二阶段战略增长点正式发布 [4] - 产品定位为"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强调白酒行业的时间价值属性 [5] - 构建"1+4+1"市场运营模式:聚焦区域核心终端联盟与团购经销商联盟 [4] 品质与技术突破 - 建立领先行业的质量体系,提出"清、正、悦"三维品质标准 [9] - 采用"微氧呼吸结构"瓶身设计,实现陶坛陈酿与瓶储陈化的双重滋养 [9]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通过科学数据验证饮用舒适度品质特征 [5]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 - 以6000年酿造历史为基础,提出"活态传承"文化战略 [8][11] - 瓶身设计融合故宫院藏"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传统器型 [9] - 通过圆桌论坛强化"中国酒魂 清香世界"品牌主张 [3][6] 国际化发展路径 - 定位为"高品质东方生活方式"载体输出文化价值 [9] - 国际评委指出需通过美食文化等软性载体实现海外共鸣 [8] - 产品设计同步考虑中国传统文韵之美与国际审美需求 [9] 行业趋势响应 - 提出"科学表达"新方向,用数据量化饮用愉悦体验 [4][5] - 跨界整合艺术设计、文学、国际传播等多领域资源 [3][8] - 将非遗保护与商业创新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 [6][8]
“双面”慈城:千年古城的“老”与“新”
新浪财经· 2025-05-28 09:29
慈城古城保护与开发 - 慈城古县城采用六种保护方法(保护、改善、改造、保留、更新、整饬),累计修缮文保和历史建筑45处约6万平方米,协调改造风貌建筑约9万平方米,推动60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完整呈现 [10] - 2006年6处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孔庙及明代官邸典范(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等) [7] - 2010年颁布《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为全国最早古城保护地方性法规之一,并配套编制保护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10] 文旅融合与年轻化转型 - 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激增411.8%,其中年轻游客占比65%,夜间消费超50% [3][20] - 推出"青春慈城游"主题活动,融合无人机表演、机器狗、国潮巡游等,吸引数十万年轻游客 [20] - 主游线布局10余处文化空间(谈家桢教育馆、周信芳艺术馆等),活化古宅并开设中医研学、戏剧体验等互动项目 [19] 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 - 拥有7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及1200年县城史,为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规制古城,2.17平方公里内保留"三纵四横"长安式格局 [6][13] - 孕育严信厚(宁波帮鼻祖)、周信芳(京剧大师)、谈家桢(遗传学之父)等名人,并创办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等数十家百年国药老字号 [4][6] -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委会认可其"复兴传统工艺与维护技术"的活态保护模式 [12] 运营策略与差异化定位 - 明确"千年古城、青春慈城"目标,计划打造青年就业生态、体育公园等,提升年轻消费群体过夜率 [19][22] - 拒绝"青石板+油纸伞"同质化,以慈孝、耕读、药商、建筑四大文化为核心竞争力 [17] - 东侧保留古韵风貌,西侧维持市井生活,现有1万余居民居住,形成"烟火气与文脉交织"的活态场景 [14]
走进“双遗之城”,领略文武风采:沧州何以成文旅新贵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37
沧州文旅资源概况 - 沧州拥有"双遗之城"称号,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和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候鸟栖息地 [3] - 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武术文化(占全国武术门类40%)、杂技文化(吴桥县为杂技发祥地)、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城市)等 [6][8][9] - 2025年目标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5%以上,擦亮"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品牌 [3] 文旅市场表现 - 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04.9万人次(同比+21.34%),旅游总花费29.91亿元(同比+9.24%) [4] - 南川老街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90万人次,单日峰值达10万人次 [15] - 京津冀游客占比显著,"五一"期间京津游客达124.22万人次(占总游客30.68%) [25] 文旅场景开发策略 - 构建"一带两翼"布局:以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为中心,渤海滨海休闲带和雄安生态康养带为两翼 [10] - 打造五大主题场景:街头杂技演艺(南川老街)、湿地研学(南大港)、沙滩音乐节(沧海景区)等 [11] - 工业遗存活化案例:沧州大化工业区改造为艺术森林和非遗记忆馆,形成文旅新地标 [16] 创新融合举措 - 文旅+赛事:举办国际武术大赛、大运河音乐节(吸引超1万人)、半程马拉松等 [20] - 数字化应用:大运河非遗馆VR体验、AR还原宋代沧州城、元宇宙杂技剧场等 [23] - 交通联动:开通"沧州号"高铁旅游专列,构建京津冀"5123"出行交通圈(0.5小时达天津) [24][25] 区位与基础设施优势 - 地处京津1-2小时交通圈,被称为"北京后花园" [24] - 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开通水上公交,串联百狮园等文化地标 [16] - 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形成272种鸟类栖息地,配套建设世界遗产展示中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