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籍保护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省古籍保护利用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四川为古籍保护利用立法
四川日报· 2025-05-29 08:29
条例草案共三十三条,坚持问题导向和务实管用原则,着力破解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的瓶颈难题。针 对古籍保护和利用不足,条例草案明确加强分级管理、改善存藏条件、加大珍贵濒危古籍抢救修复等, 规定古籍修复应当按照尊重古籍原貌、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同时对古籍阅览服务、整理研究、转化利 用等作出规范。 鉴于民间古籍收藏活动大量存在但缺乏相应指导、管理、服务的情况,条例草案明确公平对待国有 古籍收藏单位和民间古籍收藏单位,鼓励和支持公民、组织合法收藏古籍,以调动各方面对古籍保护的 积极性。针对四川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数量多、宗教场所及相关民间机构的古籍存量大等情况,条例草案 明确了少数民族古籍征集、抢救和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以利于一体保护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 条例草案综合各方观点和意见,从时间跨度和表现形式两个维度对古籍的概念作了界定,明确古籍 是指"主要产生于1912年以前的文献典籍,以及产生于1912年至1949年期间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文献典 籍"。同时,在外延上又留有余地,满足古籍保护的动态需要,规定"1912年至1949年期间产生的具有历 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代表价值的其他文献典籍,其保护利用可以参照本条例 ...
四川将立法推动古籍保护 让千年典籍“活”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09:00
据了解,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古籍立法工作,多次到四川省内外多个古籍收藏单位考察调 研;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族宗教委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 搭建工作专班,赴中国国家版本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座谈立法工作;召开部门座谈会、 专家论证会,听取有关部门、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的立法建议,对条例草案的体例结构、制度设计、 重点内容等进行研究讨论。 会上,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文金就条例草案作了说明。他表示,四川是 古籍大省,藏量丰富、种类众多,普查发现有汉文古籍约23万余部187万余册、少数民族古籍约50万 册,其中246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居全国前列。 明晰古籍概念对于古籍保护尤为重要。条例草案起草组在充分征求了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 《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等国家标准,明晰了古籍概念。同时对古籍 概念作了开放性规定,以适应古籍工作的动态发展。 近年来,四川古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制度机制和职责体系不健全、一些珍贵古籍抢救修 复不及时、收藏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经费投入不足、藏用矛盾突出等问题 ...
让古籍“活起来” 四川将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22:06
每经记者|余蕊均 每经编辑|杨欢 走进四川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一间库房,"几百上千岁"的古籍正在"排队",等着工作人员整 理编目。这是古籍保护的第一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二批21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包括 四川省图书馆在内,四川共有4家文博机构入选,显示出"古籍大省"的实力。 根据普查结果,四川目前发现有汉文古籍约23万余部187万余册、少数民族古籍约50万册,其中246部入 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杜桂英透露,目前古籍工作专 业人才较为缺乏,人才队伍建设难以匹配古籍保护利用需求。 为破解古籍保护利用难题,加强法治保障正当其时。5月27日上午,《四川省古籍保护利用条例(草 案)》提请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这将是全国首部为古籍而立的地方性法规。 调动积极性 公平对待"国有"和"民间"收藏单位 "古籍兼具文物与文献的双重属性,其上位法规定分见于文物保护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等多 部法律和行政法规,国内尚无专门规范古籍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为此,推进古籍保护利用立法,总 结凝练四川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很有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