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公益模式
搜索文档
从救助到赋能,爱尔眼科可持续公益模式助力基层眼健康发展
新浪财经· 2025-10-29 22:22
公司慈善项目参与 - 公司通过旗下100余家医院参与“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 为困难患者提供手术服务 [2] - 公司慈善服务范围已从单一白内障病种扩展至全生命周期、全病种关怀 包括“健康视界尽收眼底”、“你是我的眼”、“重塑心灵之窗”等多个公益项目 [4] - 公司公益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地区 累计帮助150多万例困境患者重见光明 义诊和科普覆盖近2亿人次 [9] 公司人才培养与基层赋能 - 公司联合爱眼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发起“辽宁省基层眼科诊疗能力提升工程” 项目累计投入超1362万元 建立592个眼健康工作站 发放设备1200余台 培训基层医生846名 举办3811场培训与现场带教 开展6978场科普检查活动 建立眼健康档案96万余份 [5] - 在“张家口市眼科特色科室项目”中 公司调度眼科专家对县区医务人员推行“传帮带”工作模式 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 [6] - 公司已向百余家基层卫生机构配备设备 培训乡村医生超6000人 [9] 行业合作与资源整合 - “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与国家卫健委共同发起 在全国1161家合作医院支持下 每年为数十万名农村患者服务 已覆盖25个省、290多地级市、2000多县 累计为67万余名困难患者提供手术补助 [1] - 在“睛彩中国”浙江行项目中 公司通过爱眼公益基金会捐资 联合2家自有医院及5家公立医院共同执行 完成1839例复明手术 公司执行量占比高达74% [6] - 公司参与“侨爱心·光明行”等项目 专家团队深入基层为患者开展检查与手术 [8][9]
爱尔眼科打造可持续公益模式 让更多患者重新“看见”
环球网· 2025-10-27 14:21
文章核心观点 - 爱眼公益基金会通过可持续的公益模式,为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眼疾患者提供医疗救助,已累计救助超150万例,帮助患者重见光明并改善生活质量 [1][12][13] 公益项目覆盖与规模 - 基金会公益项目已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份,累计资助金额超过16亿元,救助眼疾患者超150万例,义诊科普活动服务人次接近2亿 [13] - 全国共有1161家医疗机构参与“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执行,其中100余家爱尔眼科医院组织数千名专家团队深入参与 [12] - 基金会组建了超过6000名专业眼科医护人员的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医疗队深入偏远农村服务患者 [12] 目标人群与需求 - 根据2017年调研,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至少有超过60万老年人因白内障致盲或视力低下 [1] - 目标受益对象重点为民政工作对象,如低保、特困、残疾人等,并向老年人、农村人口等群体倾斜 [8] - 农村老人因经济负担重、医疗资源匮乏及就医意愿低等因素常错过治疗时机 [8] 公益模式与执行策略 - 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捐赠、专业医疗机构执行、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公益模式 [13] - 通过提前发布救助信息至基层社区、利用民政对象台账精准送达、与社工机构配合等方式打通公益服务“最后一公里” [8] - 救助流程包含前期义诊、眼健康科普宣教、术后跟踪回访,关注长远效果 [12] - 基金会在多家医院设立“公益诊疗区”,为患者提供集合式服务窗口 [8] 个案影响与成效 - 患者温爱花通过项目救助完成白内障手术,个人承担费用仅六百多元,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4][11] - 患者覃桂玉接受全额免费手术后,从半失能状态恢复自理能力,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5][9] - 项目帮助患者恢复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 [1][9]
爱尔眼科用专业实力打造可持续公益模式,让更多患者重新“看见”
新京报· 2025-10-26 22:10
爱眼公益基金会项目概况 - 基金会已累计资助金额超过16亿元,救助眼疾患者超150万例,义诊科普活动服务人次接近2亿,项目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份[10] - 基金会已支持和发起“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公益诊疗区”等多个公益项目,为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眼疾患者提供救助[1] - 基金会组建了超过6000名专业眼科医护人员的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医疗队深入偏远农村服务患者[8] 目标人群与需求分析 - 全国建档立卡的9000多万贫困户中,至少有超过60万老年人因白内障致盲或视力低下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1] - 白内障患者数量庞大且随老龄化加剧持续增长,许多农村老人因经济负担重、医疗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就医意愿低等因素错过治疗时间最终致盲[6] - 受益对象重点选择民政工作对象如低保、特困、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军人军属以及防止返贫监测人群,项目也向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农村人口等群体倾斜[6] 公益项目执行模式 - 基金会采取多种方式打通公益服务“最后一公里”,包括将救助信息提前发布到农村基层社区、通过民政对象台账精准送达信息、与社工机构配合响应需求以及在医院设立“公益诊疗区”[6] - 全国共有1161家医疗机构参与“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执行,其中100余家爱尔眼科医院组织数千名眼科医疗专家志愿团队参与手术救助、科普义诊等行动[9] - 救助流程包含前期义诊、眼健康科普宣教、术后跟踪回访,关注长远效果[8] 战略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 基金会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保持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爱尔眼科是主要资金捐赠方并提供人力、技术、管理经验支持[9] - 基金会与各级民政、扶贫/乡村振兴、红十字会等系统广泛合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捐赠、专业医疗机构执行、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公益模式[9] - 基金会认为根据国民眼健康挑战及防盲治盲形势,能长期坚持让公益模式可持续是重要挑战[9] 个案救助成效 - 患者温爱花通过基金会项目完成眼部白内障手术,两次手术治疗总花费600多元,远低于其预期的数千上万元费用[3] - 患者覃桂玉通过“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获得全额免费手术,从术前检查、手术费用到术后用药全程没有负担[3] -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如温爱花不再总是流泪并能从事农活,覃桂玉恢复自理能力且性格变得开朗[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