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搜索文档
梦回杏坛:在曲阜与孔子的时空邂逅
经济观察报· 2025-10-31 11:33
曲阜“三孔”历史文化价值 - 曲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被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拥有数十万年人类活动史,是炎帝旧都、黄帝出生地、少昊之墟、商奄古国、周鲁古都[1] - “三孔”指孔府、孔庙、孔林,孔府是孔子后代衙署和府邸,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孔林是孔子及后代墓地,历经两千五百多年摧毁与重建[2] - 孔庙内重要建筑包括大成殿、杏坛、奎文阁等,杏坛是孔子讲学处,寓意弟子满天下和正直品格[3] 孔子教育思想与实践 - 孔子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招收学生不论贫富,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学术团体[4] - 孔子教学注重启发式教育,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教学内容包括诗、书、礼、乐和自然知识[5][7] - 孔子学问渊博,曾问礼于老聃、苌弘等人,虚心学习,公元前518年在鲁昭公帮助下到洛阳拜访老子问礼[5] 鲁国都城规制与礼制文化 - 曲阜鲁国故城面积约10.45平方千米,周长11.9千米,东西长3.7千米,南北宽2.7千米,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定建造[11] - 鲁国是周朝姬姓“宗邦”,诸侯“望国”,较多保存西周礼乐制度,有“周礼尽在鲁矣”的说法[13] - 故城内有完备礼制建筑,包括宗庙、周社、亳社、泮宫、舞雩台、圆丘等,泮宫是重要学宫,诸侯在其中谋定国事[11] 春秋时期礼制变迁 - 孔子时代礼乐制度逐渐崩坏,鲁国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专权,季孙氏在家庙庭院使用天子规格的八佾乐舞[15] - 礼器使用出现违制现象,鼎的规格混乱,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东周时期贵族墓葬中常见超规格情况[15] - 孔子被三桓赶出鲁国,其思想在当时未占主流,但后来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学说[16] 文物与考古发现 - 鲁国故城发现大量重要文物,包括战国夔龙谷纹青玉璧、镶金银质猿形带钩、蜻蜓眼料珠等,玉璧符合《周礼》中“疏璧琮以敛尸”记载[8][12] - 青铜器制作精美,有错金银工艺,铸造之初呈金黄色,称“吉金”,西周“鲁仲齐”鳞纹三足铜鼎等器物体现了高超工艺水平[16] - 出土文物包括西周瓦纹四足铜匜、春秋姬嫞媵窃曲纹铜盘等礼器,反映了沃盥之礼等重要礼仪[9]
周原:关于家园的故事丨从长安到敦煌(2)
经济观察报· 2025-06-04 09:04
周原遗址概况 - 周原遗址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 东至扶风许家河 西至眉麟公路 北至岐山脚下 南至扶风纸白和岐山范家营 [2] - 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为周人核心聚居地 具有北倚岐山 南临渭水 东滨漆水的优越地理条件 [2] - 作为周人祖庙所在地 即使周文王武王迁都丰镐后 重大祭祀活动仍在此举行 [3] 周族起源与发展 - 周族始祖后稷(弃)因农业贡献被尊为谷神 其迁徙历程记载于《诗经·緜》 [7][9] - 古公亶父率部从豳地迁至周原 建立城郭邑落 奠定周族壮大基础 [9][10] - 先周时期已形成61处专业化手工业作坊区 包括铸铜 制骨 玉石器等产业 [18] 手工业与经济体系 - 云塘制骨作坊占地六万平方米 21号灰坑出土8000多斤骨料 来自1306头牛 显示规模化屠宰业存在 [20] - 制骨产业链分工明确 原料经初步分割后定向配送 骨器产品以生活用品为主 [18][19] - 畜牧业发达 《诗经·无羊》记载"三百维群"的羊群和"九十其犉"的牛群 [22] 礼乐文明与青铜文化 - 周原发现百余次青铜器窖藏 多属西周晚期贵族仓促埋藏 反映犬戎入侵历史 [30] - 微史家族青铜器铭文记载其殷商遗民身份 及世代担任周朝史官的历程 [33][34] - 编钟采用"一钟双音"技术 凤鸟纹标记侧鼓音 甬钟形制显示诸侯级礼乐规格 [36][38] 建筑技术与城市规划 - 召陈遗址F3建筑采用磉墩技术 将柱础稳定技术应用时间前推一千多年 [45][46] - 出土菱形汉白玉饰件及重环纹瓦当 建筑装饰与青铜器纹饰风格统一 [49][51] - 2024年考古确认三重城垣结构 王家嘴一号建筑占地2500平方米 为先周时期最大夯土建筑 [55]
楚玉风华:楚人如何将浪漫与灵动注入玉石|观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5-17 08:47
华夏玉器文明发展脉络 - 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玉器体现长江流域巫术信仰 玉虎头像以圆雕技法刻成獠牙外露 玉蝉腹部弧线精准如机械切割 [3][4][5] - 商代盘龙城玉戈长达94厘米 采用本地蛇纹石仿制中原礼器 未开刃设计凸显礼制功能 [7][8] - 西周曾国玉器严格遵循周礼 叶家山28号墓玉鹿高5厘米 颈部穿孔残留丝绳痕迹 [14][15] - 春秋战国时期楚式玉器突破礼制束缚 九连墩1号墓双龙云纹玉佩采用透雕工艺 龙身呈S形动态 [19][21] - 明代梁庄王墓金镶宝石白玉云龙帽顶镶嵌红蓝宝石 五爪龙纹体现亲王威仪 青白玉持荷童子佩高5厘米展现世俗化倾向 [25][28][29] 玉器工艺技术演进 - 肖家屋脊玉器采用分层减地工艺 透雕玉片饰兽眼从平面中"破茧而出" 罗家柏岭玉蝉翼薄如蝉纱 [5] - 盘龙城玉柄形器出土42件 平刃末端钻孔系绳 绿松石串饰指甲盖大小通过精巧工艺呈现 [9][10] - 曾侯乙墓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用5块玉料雕成 可卷折活动 四节龙凤玉佩雕刻7条卷龙4只凤鸟 [17] - 楚国谷纹玉璧表面密布乳钉凸起 江陵望山龙形玉佩水滴形龙眼设计突破商周程式化纹样 [20][21] 玉器社会功能变迁 - 新石器时代玉器作为巫觋通神媒介 玉人头像被奉为最高神灵 构建"祖灵驭虎御天"信仰体系 [4][6] - 商周时期玉器转化为等级标识 盘龙城玉璋扉牙如山岳层叠 玉戈形制统一彰显王权 [8][12] - 战国玉器出现实用化转向 曾侯乙墓玉器240件 组佩构件出现几何造型 楚式玉器融入巫风元素 [17][22] - 明代《明会典》法典化规范玉器使用 梁庄王墓青白玉谷纹圭长23厘米 严格匹配亲王身份 [25][30] 湖北省博物馆玉器展陈 - 展品覆盖新石器至明清时期 北馆一楼设湖北古代文明展厅 南馆三楼设楚国八百年专题展 [33] - 曾侯乙展厅展示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等战国精品 梁庄王展厅陈列金镶宝石白玉帽顶等明代珍品 [17][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