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文明
icon
搜索文档
一场极端暴雨,让故宫凭实力又火一次!
凤凰网财经· 2025-08-14 22:14
谁能想到,7月末的一场暴雨,让故宫凭实力又火了一次! 当北京诸多地方,汪洋一片时,故宫太和殿前的1142个石雕龙头,却上演了"千龙吐水"的壮观场面。 网友纷纷感慨:故宫建筑的智慧,太牛了! 我却想说,故宫背后深藏的建筑智慧,岂止这些。 从阴阳五行来说,故宫内所有重要宫殿,全部坐北朝南而立。 老子《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故宫宫殿坐北朝南,正是做到了背阴向阳,阴阳和谐。 更少人知道的是,每年冬至日的正午时分, 乾清宫地面金砖的太阳光,都会反射到"正大光明"匾上, 阳光自左而右、由西向东将"正大光明"的匾和五条金龙,依次点亮。 矗立600年的故宫,便迎来了一年中最富丽光彩的时刻。 想要做到这一点,天文、历法、建筑、美学知识,缺一不可。可见老祖宗的智慧、科技,有多超前。 而你如果有机会走进故宫,会发现它的美不止于建筑美学。 每一道宫门背后,都藏着比影视剧更真实跌宕的历史。 推开承乾宫的雕花门,仿佛还能听见顺治帝思念董鄂妃的低语。 这位痴情天子,曾在这里绝食三日,只为追封亡妻为皇后。 养心殿的龙椅上,还残留着雍正帝批阅奏折的墨渍。 这位"工作狂皇帝",每天只睡4小时,一年到头只有生日才肯休息。 ...
【文化中国行】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央视网· 2025-06-29 20:31
武氏祠概况 -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 保存有我国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汉碑及汉画像石群 [1] - 修建于东汉晚期 包含至少三座祠堂以及墓室 石碑 石阙 石狮等建筑构件 [4] - 唯一可确认主人身份的武梁祠是精华所在 其主人为隐居儒士武梁 [4] 文物价值 - 武梁祠石壁保存着目前发现最早的三皇五帝形象记录 采用图文互证形式 其中黄帝形象成为陕西黄帝陵雕像蓝本 [4] - 全祠共40多块汉画像石 内容涵盖神话传说 经史故事和现实生活 系统展现东汉审美与文化 [4] - "孔子见老子"画像清晰再现儒道思想交流场景 另有多幅孔门弟子图及蔺相如 羊公等典故石刻 [6] 文化影响 - 鲁迅评价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其收藏的武氏祠拓片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仍能传递汉代气魄 [8] - 相关拓片深受海内外研究者关注 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完成馆藏拓片修复工程 [8] - 石刻群被央视《文化中国行》专题报道 反映其作为华夏文明重要载体的地位 [1][10]
被特批在故宫拍照,气场全开,网友:中国美绝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5 21:30
故宫文化价值 - 紫禁城建筑美学体现600年历史沉淀,红黄青三色分别象征威仪、时光和信仰 [2] - 建筑背后隐藏真实历史故事,如顺治帝追封董鄂妃、雍正帝勤政等历史细节 [6][7][8][9] - 现存186万件文物涵盖商周青铜至清代珐琅,代表各时期艺术工艺巅峰 [15][17][18] 文物艺术价值 - 包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814个市井人物细节 [20] -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肉形石等罕见文物 [45] - 横跨战国至明清的5000年东方美学简史,包含瘦金体、漆器等技艺演变 [49][119][122] 书籍内容特色 - 超大开本(8开)收录北京/沈阳/南京/台北四地故宫400+件精选文物 [27][42][115] - 1:1复刻7米长卷《千里江山图》等作品,15轮调色还原原作肌理 [58][61][142] - 包含李少白400+幅摄影作品及建筑细节,展现太和殿脊兽等结构 [38][40] 产品设计亮点 - 采用铜版烫金封面+1800g进口内衬,总重10斤的典藏级装帧 [52][54][56][158] - 3张总长7米的拉页设计,实现"巨幕级"文物展示效果 [148][149] - 目录页按故宫建筑主色设计,附带手绘插图增强艺术性 [156][154] 营销信息 - 原价1298元限时399元,前100名赠千里江山靠枕+书法定制帆布包 [63][66][67][69] - 适合作传家宝或礼品,兼具审美教育功能 [36][51][71] - 通过历史脉络解读四座故宫渊源,如文物南迁等背景知识 [83][85][91]
洛阳 ,还得是洛阳!
央视新闻· 2025-05-21 09:42
历史文化 - 洛阳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4000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4][7] - 历史上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 [10] - 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分布,形成"五都荟洛"的罕见景观 [13] -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十万余尊佛像,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 [29][32] 文化传承 - 洛阳是河洛文化之源,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宗族大姓起源于此 [50] - 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诞生于洛阳,地动仪也发明于此 [50] - 洛阳是儒学奠基地、道学产生地、佛学首传地、玄学形成地、理学渊源地 [50] -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见证佛教中国化进程 [53] 旅游资源 - 隋唐洛阳城遗址重现唐代中轴线建筑,包括应天门、定鼎门等 [9][19][22] - 洛邑古城展现唐宋风华,文峰塔高30米,夜间灯笼营造古风氛围 [35][37][40] - 老君山日出景观被誉为"紫气东来",白云山、黛眉山展现中原山河壮美 [56][59][61] - 小浪底水库有"小千岛湖"之称 [64] 牡丹产业 -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现有九大色系、十种花型、一千余品种 [67][69] - 牡丹鲜花饼、牡丹银丝酥、牡丹全花茶等延伸产品形成美食产业链 [95][98] - 药用牡丹种植带动村民增收 [71] 非遗美食 - 洛阳水席是国家级非遗,包含24道菜,头牌菜"牡丹燕菜"考验刀工 [71][74][76] - 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等汤类美食形成独特饮食文化 [78][81][83] - 浆面条、烫面角、小街锅贴等面食体现小麦产区特色 [86][88][90] - 偃师银条采用真空灭菌技术远销海外 [93] 工业制造 - 洛阳创造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舰艇柴油机等多项"第一" [103][105] - 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千余家,形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06] - 中信重工矿山装备出口数十个国家,一拖集团保持全球拖拉机领先地位 [105][106][108]
楚玉风华:楚人如何将浪漫与灵动注入玉石|观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5-17 08:47
华夏玉器文明发展脉络 - 新石器时代肖家屋脊文化玉器体现长江流域巫术信仰 玉虎头像以圆雕技法刻成獠牙外露 玉蝉腹部弧线精准如机械切割 [3][4][5] - 商代盘龙城玉戈长达94厘米 采用本地蛇纹石仿制中原礼器 未开刃设计凸显礼制功能 [7][8] - 西周曾国玉器严格遵循周礼 叶家山28号墓玉鹿高5厘米 颈部穿孔残留丝绳痕迹 [14][15] - 春秋战国时期楚式玉器突破礼制束缚 九连墩1号墓双龙云纹玉佩采用透雕工艺 龙身呈S形动态 [19][21] - 明代梁庄王墓金镶宝石白玉云龙帽顶镶嵌红蓝宝石 五爪龙纹体现亲王威仪 青白玉持荷童子佩高5厘米展现世俗化倾向 [25][28][29] 玉器工艺技术演进 - 肖家屋脊玉器采用分层减地工艺 透雕玉片饰兽眼从平面中"破茧而出" 罗家柏岭玉蝉翼薄如蝉纱 [5] - 盘龙城玉柄形器出土42件 平刃末端钻孔系绳 绿松石串饰指甲盖大小通过精巧工艺呈现 [9][10] - 曾侯乙墓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用5块玉料雕成 可卷折活动 四节龙凤玉佩雕刻7条卷龙4只凤鸟 [17] - 楚国谷纹玉璧表面密布乳钉凸起 江陵望山龙形玉佩水滴形龙眼设计突破商周程式化纹样 [20][21] 玉器社会功能变迁 - 新石器时代玉器作为巫觋通神媒介 玉人头像被奉为最高神灵 构建"祖灵驭虎御天"信仰体系 [4][6] - 商周时期玉器转化为等级标识 盘龙城玉璋扉牙如山岳层叠 玉戈形制统一彰显王权 [8][12] - 战国玉器出现实用化转向 曾侯乙墓玉器240件 组佩构件出现几何造型 楚式玉器融入巫风元素 [17][22] - 明代《明会典》法典化规范玉器使用 梁庄王墓青白玉谷纹圭长23厘米 严格匹配亲王身份 [25][30] 湖北省博物馆玉器展陈 - 展品覆盖新石器至明清时期 北馆一楼设湖北古代文明展厅 南馆三楼设楚国八百年专题展 [33] - 曾侯乙展厅展示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等战国精品 梁庄王展厅陈列金镶宝石白玉帽顶等明代珍品 [17][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