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发展瓶颈
搜索文档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发展瓶颈:业务拓展与资产处置的双重挑战
 联合资信· 2025-10-22 1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2]   报告核心观点 -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面临业务拓展与资产质量下行的双重挑战,但仍是应对低利率环境和息差收窄的核心业务 [2] - 个人贷款增速从2022年前高于对公贷款转为明显下滑,信贷结构呈现"对公强、零售弱"特征 [4][5] - 个人贷款不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截至2025年6月末样本银行不良率1.32%仍低于对公贷款和整体不良率 [21] - 未来个人贷款质量有望随经济修复、房市企稳和消费金融政策发力而趋于稳定,住房贷款保持基本盘,消费贷款成为主要动力,但经营贷款压力较大 [2][39][40]   个人贷款业务发展历程及结构特征 - 个人贷款业务从依赖房贷向多元化转型,但2022年后增速下滑至1.40%,占资产总额比重降至20.97% [4][5] - 消费类贷款(含住房贷款)占个人贷款业务的69.46%,经营类贷款占比30.54% [8] - 住房贷款余额持续下降但仍占个人贷款50%以上,是业务基本盘;经营贷款经历快速扩张后增速放缓;消费贷款在供给端刺激下快速增长但资产质量下行倒逼银行压降投放 [11][12][13][14] - 国有行住房贷款占比最高且调整趋势突出;股份行在消费金融和信用卡领域有竞争优势;城农商行深耕区域市场但受国股行业务下沉挤压 [16][18]   个人贷款资产质量表现与风险成因 - 个人贷款不良率从过去"黄金时期"进入风险暴露阶段,截至2025年6月末样本银行不良率升至1.32% [19][21] - 国有行不良率最低,股份行次之,城农商行不良率较高且部分已突破4%,区域分化明显 [22] - 分类型看,信用卡不良率最高达2.44%,住房贷款不良率最低为0.76%,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66%和1.57% [24] - 住房贷款风险区域分化,三四线城市不良率上升明显;信用卡对经济周期敏感,客群下沉加剧风险;消费贷款因风控缺失和客群下沉导致风险暴露;经营贷款风险滞后,政策退出后不良率显著抬升0.42个百分点 [27][28][29][30][31]   个人贷款风险化解压力 - 商业银行通过核销、重组、批量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处置不良,但中小银行因科技能力有限和处置方式单一面临较大压力 [32][33][38] - 核销消耗拨备和利润;重组延迟风险暴露;批量转让可实现快速出表但消费贷回收率偏低(部分低于2%);资产证券化门槛高,主要由国有行和股份行使用 [34][35][36][37]   个人贷款业务展望 - 住房贷款仍是个人信贷业务基本盘,消费贷款在政策支持下有望成为发展主要动力,但经营贷款面临较大压力 [39] - 长期看个人贷款仍是零售转型重要支柱,未来资产质量有望趋稳,业务将更依赖数据驱动和精细化管理的分化加剧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