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啤+白双轮驱动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侯孝海告别华润啤酒,“啤白战略”留悬念
搜狐财经· 2025-08-18 13:11
管理层变动 - 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因个人原因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等职务,自6月27日董事会会议结束时生效,其确认与董事会无意见分歧 [1] - 侯孝海辞任后董事会主席职位暂时悬空,执行董事及总裁赵春武将代行职责 [3] - 侯孝海为华润啤酒灵魂人物,2001年加入后主导并购、高端化、产能优化等战略,2016年掌舵至2024年 [3][4] 侯孝海掌舵期业绩表现 - 2016-2021年营业收入从297.32亿港元增至333.87亿港元,净利润从10.98亿港元增至45.87亿港元(增长超3倍) [4] - 2024年营业收入413.32亿港元(同比+1.3%),净利润37.58亿港元(同比-18.1%),啤酒业务收入388.63亿港元(同比-1.4%),销量1134.1万千升(同比-3.6%),次高端及以上销量226.4万千升(同比+0.4%) [5] - 2024年为2017年以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降,主因市场竞争、成本上升及需求疲软 [5]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推动高端化:打造"4+4"品牌矩阵(4个中国品牌+4个国际品牌),关停36间工厂,员工从2016年5.82万人减至2024年2.6万人(降幅超50%) [4] - 跨界白酒:2021年收购景芝白酒和金种子酒股权,2023年以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 [6] - 白酒业务表现不佳:金沙酒业2023年营收从57.66亿元降至20.07亿元,净利润从11.76亿元降至1.06亿元,2024年营收进一步降至15.74亿元 [8] 侯孝海离职相关动向 - 2024年5月两次减持83.8万股套现2611.85万港元,剩余持股8万股,2024年12月曾减持20万股套现600万港元 [9][10] - 公司称辞任不影响正常运营,提名委员会将物色继任者,赵春武暂代职责 [10]
啤酒下滑白酒不振 华润酒业双线承压
北京商报· 2025-07-09 00:29
金种子酒人事变动与业绩困境 - 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职,但法人及总经理职位仍显示为其担任[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96亿元同比下降29.41%,净亏损3892.77万元同比扩大320.62%[1][2] - 华润系接管三年间业绩持续恶化:2022年亏损1.87亿元,2023年亏损2206.96万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2.58亿元[3]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但成效不彰:高端产品尚处投入期致销售费用增25.58%,低端酒提价策略失败致业绩下滑29.08%[3] 华润啤酒高层变动与经营压力 - 董事会主席侯孝海辞职并减持83.8万股套现2611.85万港元[5] - 2024年营业额386.35亿元同比下降0.76%,净利润47.39亿元同比下降8.03%,啤酒销量1087.4万千升同比下降2.5%[6] - 高端市场份额仅11%-15%,低于百威的14%-18%和超40%的份额[6] - 2023年下半年销量同比下降4.6%至458万吨,吨成本增4.3%致毛利率降1个百分点至31.9%[6] 华润系"啤+白"战略挑战 - 啤酒主业面临高端化竞争压力,白酒板块整合乏力形成双线承压局面[1][8] - 白酒与啤酒在消费场景、渠道运营存在本质差异,简单经验移植导致水土不服[8] - 收购的白酒资产多为区域困境企业,整合难度大且需建立专业独立运营团队[8] - 需避免内部同质化竞争,控制营销投入节奏,探索结合零售渠道的创新消费场景[8] 行业专家观点 - 人事调整反映股东求变意志,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需找到有效竞争方法[3] - 华润对金种子酒的改造初见成效但仍处转型攻坚期[4] - 继任者需兼具国际视野与下沉市场洞察能力,重点突破高端化与业务协同[6][7] - 需通过喜力品牌协同与产品矩阵升级打开增长空间,平衡啤酒规模与白酒价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