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icon
搜索文档
中年危机感开始在美国年轻人之中蔓延
财富FORTUNE· 2025-09-07 21:07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现象与背景 -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概念由千禧一代提出 指年轻人过渡到成年期时经历的焦虑 迷茫和自我怀疑时期 [2] - Z世代成为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典型代表 表现为职业倦怠长期斗争和对职业发展持务实怀疑态度 [2] -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文件发现年轻人绝望感水平远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 颠覆了传统心理绝望与年龄的驼峰形关系规律 [2] 研究数据与发现 - 研究发现12-25岁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尤为明显 年轻女性群体更为严重 [3] - 40岁以下劳动者心理健康状况比非劳动者更差 25岁以下群体现象特别严重 [5] - 1993-2023年BRFSS和2008-2023年NSDUH调查显示在职年轻人群绝望感大幅上升 劳动者年龄越小心理困扰案例越多 [6][7] - 绝望感曲线从驼峰形变为下降曲线 随年龄增长稳步下降而非在中年达到峰值 [6][7] - 年轻劳动者绝望感上升始于2012-2014年期间 即大衰退结束后不久 [9]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 就业不稳定性加剧 劳动者工作掌控权和自主权减弱 技术变革加速与职场数字化监控趋严 [9] - 工资涨幅相对生活成本停滞 集体议价能力减弱 零工经济不稳定性上升 [9] - 住房 医保相对价格和学生债攀升导致绝望感 尽管实际工资增长 [18] - 年轻人健康状况恶化 社会孤立和肥胖问题严重 自杀率持续上升 [18] - 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自2022年末以来年轻人被招聘到高AI自动化岗位比例下降 [12] 劳动力市场表现 - 年轻劳动者失业率始终高于平均水平 2022年以来应届毕业生失业率超过整体失业率 [10] - 全球约2.89亿年轻人既未工作也未参与教育或培训 经济收入受限 [10] -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调查显示67%劳动者称幸福感较疫情前下降 年轻人评分更低 [12] 学术研究与理论支持 - 研究引用简・滕格关于年轻人职业道德下滑的发现 以及安妮・凯斯和安格斯・迪顿的"绝望之死"理论 [5] - 提及乔纳森・海特关于智能手机成瘾与青少年抑郁关联的研究 以及罗伯特・帕特南的社会孤立理论 [5][6] - 布赖森提出工作价值概念 认为幸福感与自我实现高度相关 而年轻人群工作岗位质量下降影响幸福感 [17] 全球关注与应对 - 联合国高度重视年轻劳动者危机问题 计划于10月底举办研讨会 乔纳森・海特和罗伯特・帕特南等学者将出席 [18] - 英国数据同样显示明显趋势 医疗从业者和经济学家在不同术语下观察到一致的心理健康恶化现象 [15]
今天的年轻人为何“懒婚”?‍‍‍‍‍‍‍‍‍‍‍‍‍‍‍‍‍‍‍‍‍‍‍
虎嗅· 2025-05-13 13:37
婚姻价值变革 - 中国婚育率下降趋势在2010年后出现巨大变化,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男女平均初婚年龄均上涨近4岁[2][5] - 2023年北上广青年理想结婚年龄平均为31.5岁,与日本韩国平均初婚年龄基本持平[6] - 2023年调查显示近七成青年人认同"结婚是个人选择,结不结都可以",青年女性对此认同率高达80%以上,对"结婚总比单身好"的认可率仅10%左右[16] - 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吸引力低于男性,婚姻不再被视作人生幸福的必然归宿[17] 新包办婚姻现象 - 未婚青年对婚姻中爱情含量的期待下降,2023年有超过两成青年明确表示会和不爱但符合标准的人结婚,远高于2001年数据[20][21] - 2023年非常认同"谈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观点的比例上扬至40%以上,女性达到46.5%[25] - 青年人在婚恋决策中对父母亲友态度的重视程度上升,2023年上海未婚青年女性中有五成认可父母介入婚姻[27] - 长三角地区有近两成婚姻由父母介绍,形成门当户对的"同质婚"模式[32] 婚恋信心与心理状态 - 2023年上海调查显示30岁及以下未婚青年中有五成左右对找到满意结婚对象没有信心,北上广数据综合显示信心不足的青年人超过四成[37] - 婚恋信心不足的青年人往往表现出更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评价[38] - 青年人晚婚不婚被概括为"懒婚",是一种理性选择,背后是婚姻价值变革和在结构性冲突中表现出的疲惫与无力感[39] 结婚困难的三重力量 - **拉力**:社会个体化推动自我实现价值观,消费主义和单身经济发展支持"努力挣钱就能过得好"的生活方式,虚拟恋爱等情感代偿品降低对现实关系的渴望[43][45] - **推力**:择偶标准提高恋爱成本上升,男性在买单文化中计算投入产出比,独生子女家庭备婚协商成本高,出现"两头婚"现象[48][50][51][52] - **拖力**:代际关系既是支持也是束缚,父母通过隐性掌控和爱的操控使孩子缺乏动力建立自己生活网络,部分青年在父母婚姻中看不到美好模板[56][57][58][59]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 青年人对与父母关系满意度比2001年显著下降,反映其期待变高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逼仄[65][66] - 全球范围内出现"成年初显期"过渡阶段,特征为职业身份和亲密关系不稳定,造成焦虑迷茫等"四分之一人生危机"[69][71][72] - 婚姻涉及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程度高的社会,婚姻资源向优势群体集中,性格内向缺乏资源的青年人面临巨大婚恋挤压[73] - 紧密的代际支持缓解青年贫困问题,但青年人也面临更严峻的"关系贫困"问题,缺乏与陌生人交往建立个人支持网络的文化习性[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