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年初显期
icon
搜索文档
毕业季的独立焦虑:成为一个成熟大人为什么这么难?
虎嗅· 2025-07-29 21:31
处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通的心理现实——在独立与依赖之间徘徊,在渴望自我实现的同 时,又对失去庇护感到不安。 心理学家将 18 ~ 29 岁称为"成年初显期",这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心理"断乳"期——需要从依赖家庭和 学校,逐渐转向独立的自我和社会身份。 今天推荐一篇心理咨询师邱敏老师的文章,他和我们聊了聊:在离开熟悉的支持系统之后,我们该如何 重新定位自我,与世界建立新的连接。 大学生的独立焦虑 大学环境在精神结构上常被视为一种"抱持环境",类似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提供结构、支持和反馈。 当这一环境突然消失,个体的内在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时,便容易触发情绪不稳、焦虑和自我功能的 波动。 每年夏天,都有一批毕业生踏出校门。他们第一次把人生的主权攥在自己手里,焦虑又茫然。 有人说:"毕业后,我不太适应没有主线任务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常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期望自己尽快成长、成熟、 独立;另一方面却也感受到强烈的无力感、孤独感与退缩冲动。 在此阶段,我们经常在"独立"与"依赖"之间摇摆,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独立"与"依赖"是一对 ...
今天的年轻人为何“懒婚”?‍‍‍‍‍‍‍‍‍‍‍‍‍‍‍‍‍‍‍‍‍‍‍
虎嗅· 2025-05-13 13:37
中国婚育率的下降趋势已经众所周知。而依据宏观数据,中国人的结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是在2010年后。 大家好,我叫刘汶蓉,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一直从事家庭社会学研究。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关于"大城市青年人的 婚恋趋势、困境和社会过程"的研究和一些思考。 这是我国的初婚年龄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之前的曲线相对平滑,2000年到2010年,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都只上升了0.7岁左右,基本在25岁上 下。但在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间,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都上涨了近4岁,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上扬。 其实关于青年人结婚难、结婚焦虑、晚婚不婚等现象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而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带入我的代际关系研究,把婚姻关系放在家庭这 个场域中,我们到底怎么去看待青年人这个问题?青年人真的不再向往结婚,也不再向往生育了吗? 2023年底,我对北京、上海、广州的21~40岁不在读的青年人进行了一项2400份问卷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北上广青年人的理想结婚年龄平均为31.5 岁,男女差别不大。这个年龄已经和全球生育洼地日本、韩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基本持平。 一、婚姻价值的变革 结婚年龄的推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