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设

搜索文档
“来不及考虑危险,只想尽早赶走侵略者”(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27 06:22
人物背景 - 季铭1924年11月生于江苏南通 13岁因战乱辍学赴沪当学徒 后投身工人运动和地下抗日工作[2] - 1944年加入新四军 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三次重伤致右眼失明 左耳失聪 失去两指 体内残留弹片未取出[2] 抗日经历 - 在日资纱厂当童工时目睹日本人棍打搜身等奴役行为 通过发放传单 联络工友 参加游行等方式抗日[4] - 潜伏伪军枪械厂时用弹性较差铁片替代钢片破坏枪械撞针 使武器失准且无法连发[4] - 1944年带领10多名技术工人加入新四军 从地下工作转为地上作战[5] 军事贡献 - 负责拆解测绘仿制缴获的先进枪支 为部队制造大量武器[6] - 回收使用过的子弹壳重新装填弹药测试后送往前线[6] - 三次重伤均发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第一次为救老乡被炸伤腹部 第二次在黄河渡口中弹4发 第三次拆解地雷时爆炸致残[7] 战后建设 - 1950年复员任南通二甲区团委书记 1952年作为调干生进入上海军工路机械学院学习[8] - 1962年调入上海精密机修厂 通过技术改造将齿轮加工效率提高100倍(从每人每日1个提升至100个)[8] - 1983年成功改造废弃高频渗碳淬火炉(军工急需设备) 耗时两年绘制大量图纸并查阅中外资料[9] 精神理念 - 坚信"老百姓支持是军队战无不胜的法宝" 强调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8] - 教导后代"踏实做人 认真做事 有多大能力就为国家尽多少心力"[9] - 表示"国家富强是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 自称是千万普通战士中的幸存者[10]
青山不负赤子心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家国记忆:一对五十年代大学生的时代背影》:陈青 法、方灵兰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人相视一笑,眼角的皱纹里漾着六十余载相濡以沫的默契。随后又叮嘱我们,能不能多放一些林木的照 片,"服务林业的40年,我们倾尽心血,那也是我们生命中最灿烂的岁月。" 书柜最深处,安静地躺着40多份入党申请书。从1965年第一份钢笔誊写的工整楷体,到后来微微颤抖的 圆珠笔字迹,这些文件叠成特殊的年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陈老先生挺直背脊念出这句话 时,眼里骤然迸发光芒。信仰就像是埋在心底的胡杨种子,不停地在生活的裂缝中倔强萌芽。 在寂静而悄悄流转的岁月里,无数建设者为今日之中国而奋斗,无数小我小家构成我们共同的家国。他 们走到了人生的黄昏,但伟大的建设者,从来不会真正离去。这些催人泪下又给人力量的故事,如同他 们亲手栽种的树木一样,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生长。 "下笔情深不自持。"《家国记忆:一对五十年代大学生的时代背影》还原了他们近90年的人生沧桑,深 情讲述跨越半个世纪、投身国家林业建设的感人故事。这是普通劳动者对事业的执着坚守,更是老一辈 建设者对家国的深情告白。 让我们走近他们,拥抱他们的背影,聆听他们的心灵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