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交流
搜索文档
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陆续举行140余场交流活动
新京报· 2025-10-11 19:48
活动概况 - 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于10月11日开幕,将陆续举行140余场学术交流活动 [1] - 该学术月是北京市科协举办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成为首都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交流盛会 [1] 活动内容与焦点 - 本届学术月突出前沿性,围绕医药健康、能源环保、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等热点前沿问题举办活动 [1] - 活动包括12场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和71场专题活动,例如“北京数学会学术年会”和“原创设计与知识产权专家论坛” [1] - 学术月专门设置青年活动板块,纳入了59场青年活动,包括“人形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和“青年创新引领智慧低碳绿色植保学术交流活动” [1] 国际交流与合作 - 作为开幕活动,第五届工程中的数据驱动计算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于10月10日-12日举行 [1] - 该国际会议邀请全球67位计算力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权威学者作大会报告,并设置13个研讨专题,为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1] - 国际学术交流被视为传递、获取科技信息的关键途径,对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应对共同挑战具有重要作用 [1]
美国国务院官宣调查哈佛交流访问学者项目,有何影响?
第一财经· 2025-07-25 23:29
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交流访问学者项目的调查 - 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哈佛大学作为交流访问学者项目担保方的资格展开调查 这是特朗普政府限制哈佛招收海外学生后的最新举措 [1] - 调查要求哈佛在一周内提供与签证项目相关的记录 并计划约谈相关员工及签证持有者 [7] - 调查重点为哈佛参与交流访问者项目(EVP)的情况 该项目由国务院下属机构管理 旨在促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 [6] 哈佛大学的回应与立场 - 哈佛大学发言人指责此次调查是"美国政府再次采取的报复性举措" 侵犯了哈佛的正当权利 [3] - 哈佛强调始终遵守交流访问学者项目的相关法规 并将继续招收和资助国际学者及学生 [11] - 哈佛此前曾就类似限制起诉特朗普政府 获得临时限制令冻结相关决定 [6] 国际学术交流环境趋紧 - 专家指出此举是特朗普政府收紧留学与交流政策 强化国家安全审查逻辑的延续 [3] - 已有国际学者和学生在入境时遇到困难 包括在机场被拦截或面临拒签 [10] - 预计未来美国可能大幅限制交流访问学者项目 特别是官方资助背景的项目 [11] 对哈佛大学的影响 - 作为全球学术中心 哈佛吸引国际访问学者的能力是其学术多样性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支撑 [12] - 若担保资质受限 可能影响哈佛的国际声誉 削弱其研究生态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12] - 国际学生担忧政府可能借机吊销签证或遣返 失去学校的保护层 [10] 对全球学术交流的潜在影响 - 签证发放延迟和项目中止可能成为常态 直接影响学者的研究规划和职业发展 [11] - 这种限制将对全球学术交流产生寒蝉效应 阻碍知识、人才与思想的自由流动 [11] - 制度性限制可能改变国际学者的合作意愿和研究方向 [1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国务院官宣调查哈佛交流访问学者项目,有何影响?
第一财经· 2025-07-25 17:43
美国对哈佛大学交流访问学者项目的调查 - 美国国务院宣布对哈佛大学作为交流访问学者项目(EVP)担保方的资格展开调查,要求哈佛在一周内提交相关记录并计划约谈相关人员[1][4][5] - 调查由国务卿鲁比奥发起,理由是确保项目运作"不得损害美国外交政策目标或危害国家安全利益",但未说明具体调查原因[1][5] - 这是继5月美国国土安全部撤销哈佛SEVP资质后的最新举措,当时哈佛通过诉讼获得临时限制令[4] 哈佛大学的回应与立场 - 哈佛大学发言人纽顿称此次调查是"美国政府再次采取的报复性举措",侵犯了哈佛大学的正当权利[1] - 哈佛强调始终致力于遵守交流访问学者项目相关法规,并将继续招收和资助国际学者、研究人员和学生[1][7] - 哈佛表示将保护其国际社区,支持他们在今年秋季申请美国签证和前往校园[7] 政策背景与趋势 - 郭英剑教授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收紧留学与交流政策、强化国家安全审查逻辑的延续[2] - 判断未来美国可能大幅限制交流访问学者项目,尤其是官方资助背景的项目,签证延迟或项目中止将成为常态[1][7] - 近期已有多位J-1签证国际学者和F-1签证学生在波士顿机场被入境或面临拒签[7] 潜在影响 - 对全球学者而言将直接影响研究规划、合作意愿及职业发展路径[7] - 可能产生寒蝉效应,阻碍知识、人才与思想的自由流动[7] - 哈佛作为全球学术中心,担保资质受限可能影响国际声誉和研究生态的开放性与包容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