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

搜索文档
郁翔越:“制造”《昆仑山铭》?我们不妨先进行一次“昆仑”溯源之旅
观察者网· 2025-06-12 15:13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郁翔越】 虽然2025年尚未过半,但关于《昆仑山铭》的争议似乎已预定了今年中国人文学术热点的头把交椅。 6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 仑"刻石》(下文称《实证》)一文。该文介绍,近期,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 一处37字秦代摩崖刻石题记(下文称《昆仑山铭》)。这一黄河源刻石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 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意义十分重大。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发了学界热议,同时也在大众层面引发了强烈反应。 石刻照片 微信公众号光明文化记忆 但在对《实证》和《昆仑山铭》的讨论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吃瓜",也不应该扣与学术无关的"帽子"。 这场讨论的作用和意义,归根结底是促进公众对历史认识的深化。正如辛德勇所说:"相较于传世文献 所载录的历史事项,所有考古新发现,不管是文物、文献,还是遗迹,所传达的历史信息都是孤立、片 面而且零散的。"面对新发布的《昆仑山铭》,考古学和文字学学者应就事论事,将眼光聚焦在铭文本 身;而历史学者更应将其置于秦始皇所在的时空环境中考虑,或深化固有认识,或冲破 ...
上课带学生打游戏,整活儿还得看隔壁班老师
36氪· 2025-05-15 15:47
创新教学模式 - 地理老师@胖胖地球君将《塞尔达》《城市:天际线》等游戏场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通过游戏画面讲解等高线、U型谷等地理概念 [5] - 采用《发现之旅:古希腊》等非传统教辅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吸收更高效 [5] - 教学方式突破照本宣科,结合地图解析长征路线、玄奘西行等历史地理命题 [6] 跨学科内容创作 - 通过地图寻找虚构作品中的地点(如《三体》罗辑隐居地),结合亚热带气候、地形等要素进行网格化搜索,定位智利南部某区域符合度达99.9% [7][9][11] - 将"图寻"游戏转化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带、极涡等地理现象,提升互动性 [15][17] - 联动历史与文化,用地图推演吐蕃疆域变迁、蒙古扩张等历史事件 [23] 用户参与生态 - B站UP主与观众形成"探险伙伴"关系,观众提出难题(如老照片定位),UP主通过地图技术解决并引发社区协作 [26][27] - 三维地图应用覆盖旅游攻略、房产评估等生活场景,UP主@三维地图看世界提供直观路线规划 [25] - 社区自发补充内容,如当地用户协助踩点、解答未回复问题,增强内容共创性 [29][31] 行业影响与扩展 - 地图内容创作衍生军事、政治分析,如@三维地图科普君解析伊拉克地形与侵略史关联 [21] - 地理知识传播突破课堂限制,B站成为UP主表达热爱的平台,吸引垂直领域爱好者 [19] - 技术工具(三维地图、GIS)推动内容创新,使历史、文化故事可视化 [2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