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供给不足

搜索文档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7:34
行业供需格局转变 - 全国三分之二垃圾焚烧企业面临垃圾供给不足问题 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 平均负荷率仅60%左右[2] -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从2005年3.3万吨/日增至2023年86.18万吨/日 焚烧厂数量从67座增至1010座[2] - 2016至2024年全国单日焚烧能力从23.8万吨飙升至115.5万吨 远超"十四五"规划80万吨/日目标 40%产能处于闲置状态[5][7] 产能过剩具体表现 - 典型案例如光大环保能源富平公司年设计处理能力21.9万吨 2024年实际处理量仅5.373万吨 产能利用率24%[6] - 全国2172座垃圾焚烧炉中5%(107座)在2024年停运超过半年 陷入无垃圾可烧状态[5] - 河南省34座焚烧厂中7座运行负荷不足80% 部分负荷仅50%[6] 供给不足成因分析 - 设计规划超前留有大量冗余 但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 与经济活跃度相关[2][5] - 垃圾分类导致厨余垃圾被分走 大城市三成厨余垃圾仅四分之一成为可焚烧垃圾[7] - 专业化回收企业分流高价值垃圾 如服装、废纸、塑料等细分领域[7] 企业应对策略转型 - 焚烧厂转向多元化经营 包括为工业企业供热供汽 协同处理污泥等[2][3] - 部分地方政府开挖填埋场存量垃圾 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 金华计划开挖26万吨陈腐垃圾[8] - 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达79座 遍布全球六大洲[3] 收入结构变化与财政压力 - 垃圾焚烧厂收入构成中电费收入约占三分之二 垃圾处置费占三分之一[10] - 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置费从每吨六七十元涨至百元左右 部分地区达150元[12][13] - 县级地方政府年补贴支出超千万元 但居民垃圾处置费收入仅200-300万元 财政压力陡增[14] 政策与价格机制调整 - 国补政策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满15年后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11] - 社会资本投资时需考虑补贴退坡影响 地方政府设定处置费价格上限机制[12] - 行业建议垃圾处理价格向更健康区间上浮 推动使用者付费机制完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