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补退坡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动力环保涨超7% 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增加24.49% 供汽业务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
智通财经· 2025-09-03 11:27
股价表现 - 绿色动力环保港股股价单日上涨7.56%至4.84港元 成交额达1582.57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84亿元 同比增长1.41% [1] - 归母净利润3.7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4.49% [1] - 加权ROE为4.56% 同比提升0.77个百分点 [1] - 建造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0.23亿元降至零 但运营收入同口径增长0.46亿元(+2.83%) [1] 业务发展 - 供汽业务量达51.38万吨 同比增长114.98% 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 - 污泥处理垃圾量提升、渗滤液沼气提纯销售实现增收 [1] - 蓟州、肇庆公司实现对外供汽 常州公司移动供热增量明显 乳山项目基本全部转为供气 [2] 现金流与分红 - 自由现金流持续增厚 港股股息率(TTM)达6.87% A股股息率(TTM)为4.29% [1] - 供热业务具有高毛利和优质现金流特性 带来明显利润增量 [2] - 分红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1] 战略转型 - 公司大力开拓供热等非电业务 有效降低国补退坡影响 [2]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投资界· 2025-07-16 11:27
行业现状 - 垃圾焚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三分之二的企业垃圾供给不足,平均产能利用率仅60% [3][6] - 全国垃圾焚烧厂从2005年的67座增至2023年的1010座,焚烧处理比例从9.8%升至82.5%,无害化处理能力从3.3万吨/日增至86.18万吨/日 [3] - 2024年全国垃圾单日焚烧能力达115.5万吨,行业平均负荷率不足60%,40%产能闲置,107座焚烧炉停运超半年 [7] 供给过剩原因 - 垃圾焚烧厂设计规划超前,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与经济活动活跃度相关 [3] - 垃圾分类导致厨余垃圾被分流,大城市垃圾中30%为厨余垃圾,最终仅四分之一可焚烧 [9] - 县区级垃圾焚烧厂全覆盖导致供给失衡,对未来人口和垃圾量增长预期过于乐观 [8] 企业应对措施 - 焚烧厂向多元化经营转型,如提供蒸汽、热水或协同处理污泥 [4] - 部分企业开始挖掘填埋场存量垃圾进行焚烧,如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存量垃圾 [11] - 龙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达79个 [4] 政策与财务影响 - 垃圾焚烧厂收入构成:电费占三分之二(含国补),垃圾处置费占三分之一 [14] - 国补退坡政策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15年后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 [15] - 垃圾处置费从每吨60-70元涨至100-150元,地方政府支付压力增加 [17] 行业未来趋势 - 行业需从toG向toC和toB转变,客户群体多元化 [8] - 垃圾处理价格可能上浮,企业需扩展供热供气等新业务 [18] - 中国垃圾焚烧技术和运营经验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具备海外拓展优势 [4]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8:34
行业现状 - 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产能利用率近两年维持在60%左右,存在明显产能过剩现象 [1][3] - 全国垃圾焚烧厂数量从2005年的67座激增至2023年的1010家,焚烧处理比例从9.8%升至82.5% [2] - 2024年全国垃圾单日焚烧能力达115.5万吨,但行业平均负荷率不足60%,40%产能闲置,其中107座焚烧炉停运超半年 [9] 供需失衡原因 - 设计规划超前:垃圾焚烧厂建设时为未来预留冗余,但实际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 [3] - 新厂分流效应:部分焚烧厂因周边新建项目导致垃圾供给不足(如某厂四年负荷率仅60%) [2] - 垃圾分类影响:厨余垃圾分离后,可焚烧垃圾量减少(大城市30%厨余垃圾中仅25%可焚烧) [11] - 经济预期偏差:文旅项目等实际垃圾量低于规划值(如预期30-50吨/日,实际仅对应1000万人次/年) [11] 企业应对措施 - 业务多元化转型:部分焚烧厂开始协同处理工业固废、为工业企业供热(如华北某厂) [2][4] - 挖掘存量垃圾: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填埋垃圾,金华拟处理26万吨陈腐垃圾 [13] - 海外市场拓展:中国企业已参与79个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覆盖六大洲 [5][4] 政策与财务影响 - 补贴机制变化:国补政策规定15年后取消补贴,导致电费收入占比2/3的焚烧厂面临压力 [19][20] - 处置费上涨:垃圾处置费从60-70元/吨升至100-150元/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23][22] - 使用者付费矛盾:居民年垃圾处理费约数十元/户,但地方政府年补贴需超千万元/县区 [24] 技术发展 - 垃圾处理流程:从分类回收→中转站压缩→焚烧发电,20%废渣可提炼金属(价值约1克黄金/100吨) [8] - 焚烧能力跃升:全国单日处理能力从2016年23.8万吨增至2024年115.5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80万吨/日目标 [9][11]
中国垃圾是如何不够烧的?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7:34
行业供需格局转变 - 全国三分之二垃圾焚烧企业面临垃圾供给不足问题 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 平均负荷率仅60%左右[2] -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从2005年3.3万吨/日增至2023年86.18万吨/日 焚烧厂数量从67座增至1010座[2] - 2016至2024年全国单日焚烧能力从23.8万吨飙升至115.5万吨 远超"十四五"规划80万吨/日目标 40%产能处于闲置状态[5][7] 产能过剩具体表现 - 典型案例如光大环保能源富平公司年设计处理能力21.9万吨 2024年实际处理量仅5.373万吨 产能利用率24%[6] - 全国2172座垃圾焚烧炉中5%(107座)在2024年停运超过半年 陷入无垃圾可烧状态[5] - 河南省34座焚烧厂中7座运行负荷不足80% 部分负荷仅50%[6] 供给不足成因分析 - 设计规划超前留有大量冗余 但垃圾产生量未达预期 与经济活跃度相关[2][5] - 垃圾分类导致厨余垃圾被分走 大城市三成厨余垃圾仅四分之一成为可焚烧垃圾[7] - 专业化回收企业分流高价值垃圾 如服装、废纸、塑料等细分领域[7] 企业应对策略转型 - 焚烧厂转向多元化经营 包括为工业企业供热供汽 协同处理污泥等[2][3] - 部分地方政府开挖填埋场存量垃圾 广州计划开挖350万立方米 金华计划开挖26万吨陈腐垃圾[8] - 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垃圾焚烧项目达79座 遍布全球六大洲[3] 收入结构变化与财政压力 - 垃圾焚烧厂收入构成中电费收入约占三分之二 垃圾处置费占三分之一[10] - 国补退坡后垃圾处置费从每吨六七十元涨至百元左右 部分地区达150元[12][13] - 县级地方政府年补贴支出超千万元 但居民垃圾处置费收入仅200-300万元 财政压力陡增[14] 政策与价格机制调整 - 国补政策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满15年后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11] - 社会资本投资时需考虑补贴退坡影响 地方政府设定处置费价格上限机制[12] - 行业建议垃圾处理价格向更健康区间上浮 推动使用者付费机制完善[14]
都市车界|中国单月销量超百万 全球份额超六成!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加速洗牌
齐鲁晚报· 2025-06-18 16:09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 2025年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万辆 同比增长24% 创年内单月纪录 [1] - 中国市场单月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1021万辆) 占全球份额6375% [1] - 2025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56万辆 同比增长35% 全年有望突破千万辆 [1] 中国市场驱动因素 - 地方政府通过充电基建补贴 限行政策放宽等措施持续扶持市场 [2] - 国产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 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 续航里程普遍突破700公里 [2] - 比亚迪 广汽等品牌加速三四线城市布局 农村市场渗透率从2024年8%提升至15% [2] 品牌竞争格局 - 比亚迪以32%市场份额领跑中国市场 特斯拉中国占比降至18% [2] - 极氪 蔚来等新势力品牌凭借高端化策略 市场份额提升至8%-12% [2] - 传统车企如吉利 长安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幅均超50% [2] -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210万辆 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 [3] - 极氪 小鹏等品牌海外出口量同比增长400% [3] - 特斯拉2025年Q1全球市占率从22%降至15% [3] 行业集中度变化 - 尾部品牌销量下滑超60%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3] - 2025年全球TOP10品牌预计占据80%市场份额 [3] 补贴退坡影响 - 补贴减少导致车企单车成本增加3-5万元 部分低价车型面临涨价压力 [4] - 宁德时代CTP30电池系统使成本降低15% 比亚迪垂直整合供应链压缩成本 [4] - 补贴退坡后消费者对性价比关注度提升至70% 高端车型(售价30万元以上)销量占比从25%降至18% [4] - 2025年1-5月非补贴驱动的个人消费占比达85% [4] 行业未来趋势 - 2025下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达900万辆 全年增速22%-25% [6] - 800V高压平台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 自动驾驶L4级技术将成为竞争焦点 [6] - 中国品牌加速欧洲 东南亚布局 预计2025年出口量突破200万辆 占比提升至20% [6] - 2025年1-6月充电桩新增量达120万个 车桩比从35:1优化至28: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