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活力

搜索文档
“我选择留下,与武汉共赴下一场繁华”
长江日报· 2025-06-18 10:08
文旅活动创新 - 武汉文旅集团举办"6·17超级文旅日"活动,通过长江游船、灯光秀、音乐节等形式重新定义毕业仪式,打造城市"青春名片"[1][2][4] - 活动覆盖全域场景,包括两江游览公司11艘游船同步举办主题活动、东湖沙滩音乐节吸引300名毕业生、汉口江滩电影夜市等[4][5][7] - 推出"17元秒杀7大热门景区门票""毕业生免费入园观剧"等福利,体现城市对青年群体的情感邀约[8] 城市吸引力建设 - 通过创新文旅活动架起城市与青年的情感桥梁,毕业生普遍表达留汉意愿,如武汉大学毕业生王皓岚表示"未来会留在武汉"[1][4] - 城市政策与环境受毕业生认可,武汉大学研究生冯钰川认为"城市宜居、有活力、有朝气,政策对年轻人友好"[4] - 光谷创业氛围吸引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张明宇计划组队创业,体现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的吸引力[8] 文旅产业协同 - 活动整合多方资源,包括两江游览公司游船、东湖沙滩、汉口江滩等城市地标,形成文旅联动效应[2][5][7] - 保元里举办《保元风云》毕业生免费专场,实现艺术观赏与青春仪式的文化融合[7][8] - 本土乐队参与江滩表演,展现地方文化特色与文旅结合的创新模式[5]
2025新一线城市大洗牌:成都杭州“争霸”,苏州无锡掉队,郑州合肥晋升
吴晓波频道· 2025-06-13 00:50
城市评价指标变化 - 传统经济指标如GDP、房价、税收等"硬指标"重要性下降,转向更具"人味儿"的维度如城市人消费力、大品牌青睐度、商业配套成熟度等[1][2] - 第一财经发布《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基于五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对337个城市评分[3] - 新一线城市Top15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佛山[3] 成都与杭州的竞争 - 成都连续十年稳居新一线榜首,杭州与重庆争夺"二哥"地位,杭州近年逐渐拉开差距[19][20] - 成都优势集中在"城市人活跃度":夜间消费占比54.6%居全国第一,春熙路商圈夜间客流量占全天40%以上,青年人口占比45.87%[28][29][32] - 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先: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三年增长280%,43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全国第四,产业协同能力突出[23][25] 新一线城市格局变动 - 佛山回归新一线: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6%,31.6%规上企业完成数智化转型,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1.4%[37][38][40] - 无锡跌出榜单:商业资源集聚度和城市人活跃度表现疲软,年轻人比例低于长三角同类城市[41][42] - 合肥实现"四连跳":GDP达13507.7亿元(+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35万人[47][49][52] 其他城市表现亮点 - 青岛排名上升:城市枢纽性指标突出,海洋经济、新材料等产业深度融入胶东经济圈[55] - 苏州新经济竞争力第一但传统优势下滑,天津交通枢纽性下降导致排名跌至第10[59] - 东莞商业核心指标骤降超10名,宁波人才吸引力等关键指标存在短板[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