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生态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生态修复为城市增绿增收
经济日报· 2025-08-04 11:40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生态修复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1] -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将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列为8项核心任务之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四好"建设 其中好城区建设包含生态修复 [1] - 生态修复从传统绿化补植升级为兼顾生态价值社会效益与公共利益的复合型实践 体现绿色发展为理念的城市空间结构重塑 [1] 生态修复实施内容 - 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建设连续完整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包含山体修复/海绵城市/湿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管控等具体措施 [2] - 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 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 增加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 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2] - 生态修复由点状治理转向网络构建 形成山水格局绿色廊道湿地体系为基础的生态空间骨架 采用蓝绿融合修复/生物多样性提升/存量生态化改造等手段 [2] 典型案例与成效 - 广州海珠湿地项目统筹11平方公里湿地及23平方公里周边更新 完善生态功能 生物多样性大幅增加 激活绿色街区并提升区域价值 [3] - 北海冯家江流域治理工程通过控源截污等8项工程 实施多元素生态修复 水质从劣V类提升 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 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 [3] - 济南市实施467个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包含生态修复绿化提升/废弃矿山修复/山体公园建设等 带动文旅品牌焕新并增加旅游收入 [4] - 杭州沿江景观带项目改造漫步道/步行桥/公园/驿站 完善便民设施 引入文化创意与多元业态 促进文体旅融合与美丽经济增长 [5] 商业模式与运营机制 - 生态修复推动从资源环境底线管控向生态资产营建转变 需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 通过产业培育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 促进就业增收 [4] - 北京亮马河项目通过六大工程(岸线整治/桥梁改造/慢行连通等)打造滨河休闲空间 形成生态景观公共生活文化消费一体化活力水岸 [6]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协同路径 广州海珠湿地构建财政投入+生态资产管理+社区共建模式 亮马河项目探索生态修复+空间开放+资源共享模式 [6][7] 发展前景与方向 - 需实现从项目驱动向机制驱动转变 构建涵盖资金保障运营管理社区共建的多元化治理体系 强化制度供给与运营模式优化 [6][7] - 生态修复对提升城市生态韧性改善人居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具重要意义 需多元主体共同推进全面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7]
行进中国 宜居锦州:绿水青山入画来
人民网· 2025-06-09 09:43
生态修复与城市治理 - 锦州市通过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将生态修复成果转化为市民可触及的幸福生活[2] - 南山公园通过绿化养护、设施维修等措施栽植树木花卉3万余株,维修1500余处设施,清理垃圾180余吨[4] - 紫荆山公园新建10公里登山步道,改善周边基础设施并重现"紫荆朝旭"景观[6] 水域治理与公园建设 - 锦州市累计建成54公里滨河生态廊道,沿小凌河修建10余公里绿化带,将129万平方米河滩纳入东湖森林公园[7] - 东湖森林公园配备88处球类场地、43组健身设施群、21座亲水观景台,夏季每日吸引超5万人健身[9] - 投入2100余万元修复大凌河口190公顷滨海湿地和1000米岸线,恢复"红滩绿苇、鸥鹭齐飞"生态[12] 基础设施与交通升级 - 东湖大桥、福州街桥、天鹅湖大桥(原女儿河南大桥)相继通车,提升交通疏解能力[13] - 打通吉祥南街等多条"断头路",铺设沥青路面2.08万平方米,维修沥青路面24.4万平方米[13] - 累计改造燃气管网等各类管网超4300公里,减少公共服务安全隐患[13] 绿化景观与城市更新 - 完成锦娘路等绿化景观改造,建成40余处口袋公园,实现市民"开窗见绿、出门入园"[14] - 滨河路串联锦凌水库至南山公园,形成山水相依的城市生态廊道[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