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生长与未来
icon
搜索文档
东莞书写人:制造很酷,制造也是美学
经济观察报· 2025-09-25 18:26
东莞制造进化路径 - 东莞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三来一补"起点发展为OPPO、vivo、华为等品牌集聚地 [2] - 产业演进路径为代工贴牌→自主品牌→智能制造,生存压力与创新动力相互催生 [16] - 关键转型节点包括从农业县转向农村工业化、从"只见星星不见月亮"转向培育现代制造名城、从镇街各自为政走向区域协同发展 [14] 产业升级核心支撑 - 松山湖高新区代表发展逻辑根本转变: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靠创新驱动 [14] - 产业升级背后是"工业雨林"生态,政策为土壤培育者、人才为种群、产业生态提供气候与环境 [18] - OPPO和vivo实现从代工生产到自主研发设计的跨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环节 [15] 危机应对与韧性表现 - 2008年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家主动求变,如尹积琪创立品牌"迪宝"、曾凌灿创办"莫失手袋"从代工走向自主设计 [11] - 诺基亚退出为东莞留下成熟产业工人和供应链网络,更宝贵的是"居安思危"和"持续进化"的转型意识 [17] - 当前面临产业链迁移、技术竞争、绿色转型三重压力,但外部压力正倒逼东莞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和品牌建设 [20] 未来机遇与发展方向 - 三大机遇包括产业链重构下的高端攀升、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赛道、数字化智能化融合机遇 [20] - 制造美学成为新标签,需强化工业设计与研发能力、构建文化软实力、推进城市空间更新 [25] - 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实践产城融合,华为欧洲小镇与自然交融,TOD模式结合产业功能与生态廊道 [26] 城市精神与启示意义 - 精神内核为"从空白走向空白",在广深夹缝中无中生有创造经济奇迹,保持对未来的开放姿态 [21][22] - 最大启示是"实体立市"与"与时俱进",城市持续进化关键在于重塑自我的意愿和能力 [27] - 制造业是人机协同、数据驱动的创造性活动,年轻人应认识到制造是支撑现代化的压舱石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