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募资

搜索文档
市场化LP会投什么样GP?
FOFWEEKLY· 2025-08-15 18:08
文章核心观点 - 市场化LP对GP的筛选标准趋严 重点关注基金规模 GP跟投比例 国资占比 历史业绩及合作验证机制 反映一级市场募资环境专业化及理性化趋势 [5][6][7][8][9][10][12] 市场化LP投资偏好 - 基金规模上限为10亿人民币 部分家办要求不超过5亿 因规模与收益呈负相关 且大规模基金DPI回报周期更长 [6][12] - GP跟投比例需达5%-20% 以实现利益绑定 若GP自有资金不足则被认为缺乏行业门槛 [7][12] - 国资出资比例超过30%的基金易被市场化LP拒绝 因LP不愿承担配资角色 [8][12] 业绩评估标准 - 历史盲池基金业绩需满足DPI硬性指标:2018年前成立基金DPI需超过1 2019-2022年成立基金DPI需达20%-50% [9][12] - 家办通过直投项目合作验证GP能力 合作周期约1-2年 再考虑盲池基金投资 [10][12]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市场化资金稀缺 仅存LP具备明确投资标准 行业结束PPT募资时代 [3][5][7] - 家办因历史投资亏损(如直投回报达200%而基金投资亏损)强化尽调要求 [9][10]
有GP用自有资金炒股,一个季度就挣了60%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7 17:32
一级市场机构转向二级市场 - 越来越多一级市场机构正在加大对二级市场的关注度,部分机构已开始配置二级市场团队并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1] - 某VC机构通过二级市场投资在一季度获得60%收益率,显示出短期高收益特性[2] - 一二级市场联动并非新现象,但近年参与机构从头部GP扩展到更多中小型GP[3] 转型动因分析 - 一级市场面临募资难(2024年新设基金数量同比下降44.1%)和退出难的双重压力,迫使机构寻求二级市场流动性[4] - 2024年私募股权基金新备案募资总额4121.42亿元,同比减少近40%,单支创投基金平均规模1.338亿元创十年新低[5] - 行业监管趋严,2024年116家新登记管理人的同时有928家注销,注销数量达新登记量的8倍[6] 行业生存现状 - 2024年12083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较2023年减少810家,百余家因"12个月无在管"被注销[7] - 2025年被视作中小GP生死存亡关键年,硬科技投资周期长、回报倍数收窄加剧生存压力[8][9] - 行业出现"募投管退都难"现象,2015-2016年基金普遍延期,2024年大量机构"零出手"[10] 转型策略与争议 - 二级市场定增成为部分产业投资人的重要转型策略[5] - 头部机构通过二级市场实现资产配置,但单纯因一级市场困难转向二级被视为冒险行为[11] - 当前项目竞争导致硬科技等领域估值高企,机构更重视DPI指标筛选项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