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回报

搜索文档
投资者实际收益不及基金回报,如何避免高买低卖?
国际金融报· 2025-05-22 20:20
中国公募基金投资者回报差研究 核心观点 -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过去十年经历爆发式增长,但投资者实际收益往往低于基金业绩回报[1] - 晨星发布《中国公募基金投资者回报差研究报告》,首次揭示投资者回报低于基金回报的现象[1] - 投资者回报差主要源于"高买低卖"的择时操作,导致"高位套牢、低位割肉"的困境[1] 不同资产类型的回报差特征 - 高风险产品回报差显著:积极配置型(-2.17%)、主动非行业股票型(-2.65%)、行业基金(-3.59%)[2] - 低风险产品回报差较小:保守混合型(-0.86%)、固收型(-0.62%)[2] - 宽基被动基金表现优异,呈现2.81%的正回报差,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2] 投资者行为分析 - 行业基金受短期市场热度驱动吸引跟风资金,但逆风期易出现剧烈回撤,导致投资者低位抛售[2] - 偏债型产品因底层资产稳健且投资者防御性动机强,有效降低短期交易冲动[2] 投资策略建议 - 需评估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研团队资深、策略稳定、风控完善的基金[3] - 构建多元化组合分散风险,避免单一收益导向思维[3] - 长期持有可熨平市场波动,减少择时操作带来的回报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