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合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具身智能与复合机器人,差异到底在哪?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2 11:28
技术框架与控制逻辑差异 - 复合机器人属于纯控制论产物 技术框架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 通过组合各类机器人零部件 依赖人为编写的整体控制逻辑实现运动 追求绝对精准与一致性 物理硬件决定性能下限 AI大脑仅起动作微调作用 [3] - 具身智能主要依靠生成式AI控制 软件架构决定机器人构型与运动 通过算法自主学习和决策 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但结果存在不可控性 无法保证动作绝对精准 [3] - 复合机器人适合亚毫米级精度任务 如钢筋元抓取需控制纵向重力加速度不超过0.3倍重力加速度 具身智能侧重泛化能力 适应复杂环境但一致性较弱 [4] 技术应用模块差异 - 复合机器人采用"做加法"逻辑 以标准化移动底盘为基础 根据场景需求快速搭建形态 例如末端执行机构增加自由度或挂载视觉设备 适用于狭小空间作业 [6] - 复合机器人依赖预设控制逻辑 任务变更需重写代码 具身智能整合控制论、机器学习与生成式AI 技术冗余更大 控制系统更通用 自主性与泛化能力更强 [6] - 具身智能通过顶层集群调度系统实现多模态信息融合与路径规划 采用生成式AI算法进行仿真预测 作业方式可能超出工程师预判 [7] 适用场景差异 - 复合机器人适合固定工业场景 如精密零件加工装配 容错率低 需专家模型主导执行 对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 [9] - 具身智能大小脑架构开放 适应非结构化环境与集群协作 在复杂多变场景中具有自主决策优势 适合整体类工作 [9] 行业企业分类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3家 [13]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涵盖亿嘉和、晶品特装、九号机器人等7家 [13] - 医疗机器人企业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 [13]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含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4家 [13] - 具身智能企业有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17家 [15] - 核心零部件企业覆盖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4家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