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搜索文档
心源性猝死频发,心脏科诊治MDT如何赋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8:27
行业现状与需求 -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超过3.3亿,每年约500万人因此死亡 [1] -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首要致死病因 [1] - 中国复杂心血管病例中,约20%需要多学科干预,仅冠心病和瓣膜病患者每年就有超100万人需MDT评估 [9] - 患者健康意识提升,从关注“能否手术”转向关注“哪种方案更适合长期健康” [9] 国内诊疗发展 - 国内三甲医院已普遍建立心血管专科细分体系,心内科细分为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亚专业 [2] - 国内诊疗特色在于综合医院的协同创新,例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年前就将心内、心外、心脏儿科整合为心脏医学部 [2] - 跨院病例讨论机制是提升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区域医疗协作平台组织多院专家每周研讨疑难病例 [2] - 国内在重症病例处理上展现出强劲的技术实力,例如成功完成全球首个经心尖路径瓣膜置换与心律失常消融联合治疗案例 [1]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顺天堂大学心血管外科团队每年实施心脏手术约465例,其中心脏瓣膜与微创手术占比超65%,微创心脏手术占比高达90% [5] - 日本微创手术只需在胸壁开3-4厘米切口,无需切断胸骨,患者平均5天出院,最快3天恢复基本生活能力 [6] - 日本诊疗理念是“以患者最小负担恢复生活”,其背后是多学科团队的深度协作 [6] 多学科诊疗模式价值 - MDT核心优势在于精准与全面,能避免误诊与过度医疗,例如准确区分心慌是由心律失常还是甲状腺问题引起 [7] - MDT能为患者制定贯穿一生的健康方案,为年轻患者选择“既解当下忧,又留未来路”的方案 [7] - MDT覆盖全年龄段患者,为50岁以上合并基础病患者制定联合方案,为30-40岁中青年急性心梗患者侧重病因排查与生活干预,为儿童先心病患者联合评估手术时机 [8] - 国际MDT项目通过72小时专家响应机制,可为患者调整优化手术方案,例如将开胸手术转为微创联合手术,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3天 [8]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推广MDT模式,国家卫健委将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要求四级手术前必须进行MDT评估 [9] - 广东、上海等省份已将MDT会诊费纳入医保报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9] - 技术端,远程医疗和医学影像数字化打破了MDT的地域限制,国内三甲医院已实现线上联合会诊,日本也已尝试跨国线上MDT [9] 模式挑战与展望 - MDT推广面临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多学科协作条件,部分患者可能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 - 患者教育与长期管理不足是另一挑战,存在认知误区和忽视基础筛查的问题 [4] - 部分医院未建立标准化MDT流程,且人力成本较高,业内建议通过建立区域MDT中心整合资源,并以打包收费方式降低成本 [10] - 未来心脏科MDT有望从三甲医院的特色服务,转变为惠及更多患者的常规诊疗模式 [11]
本月开诊,海淀北部将新增一家大医院
新京报· 2025-09-20 22:42
新京报讯 据"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消息,航天中心医院苏家坨院区将于本月下旬正式投入运营。9月16 日至19日,航天中心医院苏家坨院区举行了连续四天的大型义诊活动,让海淀北部居民提前享受优质医 疗资源的落地。 据了解,此次义诊中,来自航天中心医院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血液 科、肿瘤中心等众多科室的专家齐聚,为居民们提供专业的诊疗指导。 "义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与苏家坨地区居民建立初步联系,通过专家现场诊疗、专业技术特色介绍以及 院区整体情况展示,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了解医院、专家团队及各科室的技术优势。"航天中心医院门 诊部主任王志忠介绍。 9月19日,航天中心医院苏家坨院区通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执业验收,正式取得医疗资质。据了 解,该院区总建筑面积近6.3万平方米,提供床位共300张。目前,院区整体建设已基本完成,并已完成 医疗设备安装调试、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人员培训。院区也同步推进学科布局和人才引进,确保在正式投 入运营后能迅速进入高水平运转状态。 未来,依托"一院两区、一体化经营"模式,航天中心医院苏家坨院区将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础 上,重点开展肿瘤等疑难疾病的诊疗工作,同时注 ...
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暨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在京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11:11
3月29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 医院承办的2025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健康中国癌症防治首席专家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同步开展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暨早发乳腺 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启动仪式,该联盟汇聚肿瘤科、生殖科、心理科等跨学科顶尖专家,联动医疗、科研、公益及媒体等多 方力量。启动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出席,并由联盟发起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马飞教授宣读《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倡议》,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生育力保护支持和生命质量提升,探索具有中国 特色的恶性肿瘤防治方案。 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暨早发乳腺癌防治与生育健康工程正式启动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成立,共建生育力保护平台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35.72万例,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位。相比美国,中国年轻乳腺癌比 例更高且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中位发病年龄提前15岁左右。年轻乳腺癌患者由于发病时年龄尚轻,超过50%年轻患者有主观生 育需求,但妊娠率仅不到5%。而在抗肿瘤治疗时,肿瘤患者需要直面化疗、放疗对卵巢功能的不可逆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