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地观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丨牢固树立大土地观
新华社· 2025-06-25 22:34
土地保护与利用 - 树立大土地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妥善保护、合理利用 [1] - 将耕地保护作为战略重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严格占补平衡、强化用途管制,确保粮食安全 [1] - 耕地与林地、湿地等生态用地重叠率高,需平衡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如东北黑土区通过轮作休耕试点提升地力并增加碳汇能力 [1] 大食物观与大土地观 - 践行大食物观需充分发挥森林草原的"食物宝库"功能,为耕地减负,满足多元化饮食需求 [2] - 大食物观与大土地观辩证统一,构成新时代土地保护利用的重要维度 [2] 生态保护与自然修复 - 尊重土地差异性,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的治理智慧 [2] - 以自然修复为主,减少人类活动干扰,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与韧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第一观察丨领悟总书记抓土地工作的系统思维
新华社· 2025-06-25 21:08
土地资源保护与系统治理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土地观",强调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多功能性,将生态保护、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3] - 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凸显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3] - 耕地保护需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3][4] 土地资源类型与功能 - 森林被定位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强调其多功能联动价值 [5] - 草原是地球的"皮肤",具有基础性生态作用,破坏后修复困难 [6] - 湿地是"地球之肾",开发应以生态保护为主,贵在原生态 [6] - 沙地治理是滚石上山的过程,需要持续努力防止反复 [6] - 5亿亩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6] 土地资源利用原则 -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6] - 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田则田、宜湿则湿、宜沙则沙,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7] - 土地要素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要兼顾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 [7] 系统治理与生态保护 -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需要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4] - 土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统筹推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的美丽国土 [5] - 各类土地资源都承载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