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观
搜索文档
海南“食学教室”公益项目启动 首批惠及32所小学
海南日报· 2025-10-31 09:56
海南日报海口10月30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萃)10月29日至30日,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在海 口成功举办。作为论坛重要环节,10月30日海南"食学教室"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同步举行。 在海南"食学教室"公益项目启动仪式现场,海南省慈善总会负责人表示,"食学教室"是落实"大食 物观"、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动实践,希望通过这一载体让孩子们了解食物来源与营养奥 秘,传承海南饮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包容精神。 据悉,"食学教室"公益项目首批将捐建32所小学食学教室,结合海南本土特色,创新教学模式,把 食学知识与本土饮食文化、生态保护理念相融合,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以及健康饮食 的生活习惯。后续海南省将以"食学教室"公益项目为起点,进一步完善食育教育课程体系。 本次论坛汇聚全球多国学者代表,聚焦食育教育、食品安全、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海 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食育教育作为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是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树立正确 饮食观念的关键,需要通过课程融合、家校联动、社会支持等多元路径推动落地。 ...
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在海口开幕
海南日报· 2025-10-30 09:49
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在海口开幕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9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萃 曹马志)10月29日,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在海 口开幕,来自11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官员、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全球食 物系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和自由贸易港,正积极践行"大食物观",通过推动现代种业发 展、强化绿色生产、完善冷链物流与智慧监管体系,打造"海南鲜品"区域公共品牌,系统构建从田间到 餐桌的全链条食物保障体系。借助本次论坛将凝聚全球共识,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安全、健 康、可持续的全球食物系统,为落实全球治理倡议、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海南力量。 论坛还公开发布《全球食物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报告(2025)》,并将发布《食学术语与框 架》国际标准,启动海南"食学教室"公益项目等。 副省长李锋出席活动。 本届论坛围绕"以食学整体解决食物系统问题"的主线,首次系统提出"五食"需求理论,即食温饱、 食丰富、食安全、食长寿、食持续。论坛共设置七大主题单元,将系统探讨全球治理、食物安全、健康 长寿、教育文化与气候生态等关键议题,为系统破解食事难题,推动人类 ...
大食物观驱动农业变革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08
当前,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等,使得全球粮食体系承受着巨大压力,大食物观应运而生。"在日前举行的大食物安全与全球农业发 展国际研讨会上,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源超表示,大食物观突破传统"粮食等于口粮"的狭义理解,强 调多元供给、营养健康、绿色可持续与开放合作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新思路,更 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表示,进一步落实大食物观可以从以下关键领域着手:一是科学 开发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潜力,拓展陆地与海洋空间资源。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恢复内陆渔场、推 广稻渔综合种养等措施,实现"蓝色粮仓"与"绿色粮仓"协同增产。二是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蛋白效 率。着力发展节粮型禽类、草食牛羊和水产养殖,适度替代猪禽养殖。推广低蛋白日粮、精准饲喂技 术,提升饲料转化率,节省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三是布局未来食品产业。大力发展立体植物工厂、藻 类反应器、细胞培养肉、微生物蛋白等新型食物生产技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朱晶教授团队认为,尽管各地落实大食物 ...
以“以种适地”理念破题,盐碱地治理迈向生态与产业双赢新局
齐鲁晚报网· 2025-10-23 10:52
"从'水洗脱盐'到'选育耐盐品种','以种适地'战略思想彻底改变了盐碱地治理的路径逻辑。"在黄三角农 高区相关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分享了他的见解。作为长期扎根盐碱地 治理领域的专家,他亲历并参与了黄三角农高区从初创到引领全国盐碱地高效利用的整个过程。田长彦 回忆,农高区成立之初即以盐碱地治理为核心方向,他的团队当时便参与了前期规划与评审工作。"以 种适地"理念将治理思路从高成本的工程脱盐,转向筛选和培育耐盐植物,既节约资源,又实现生态与 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如今,在农高区构建的"3+16+N"全国协同攻关体系中,田长彦率领的新疆团队 作为16支核心团队之一,专注于高盐生植物的高值化利用研究,为全国超过1亿亩盐碱耕地(其中约40% 属重度盐渍化)探索特色开发路径。 从理念创新到技术输出,从本土实践到国际合作,在田长彦等科学家的推动下,黄三角农高区正逐步成 为盐碱地治理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国家样板,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大众新闻记者孙乐佳) "选育品种只是起点,形成产业才能持续发展。"田长彦指出,团队在东营垦利区含盐量约1%的重度盐 碱地上种植盐地碱蓬等植物 ...
减少粮食损耗 形成节约粮食的系统合力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50
以全链条治理的系统观念打通环节壁垒,实现节粮减损协同增效。节粮减损的关键在于打破环节割裂、 主体分散的传统治理模式,以系统思维贯通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全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节约减损就是增产",指明必须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推进节粮减损的系统优化与效率提升。要将节粮 减损视为跨领域、多主体、全流程的整体工程,破除部门分割和政策碎片化造成的制度性损耗。目前我 国在储运和加工环节的产后损失总量仍然较大,凸显出技术标准不统一、跨行业协作不足、数据共享机 制缺失等系统瓶颈。这就需要构建全链条协同治理机制:在生产环节推广精量播种、低损收获技术和精 准农业模式;在储存环节发展绿色储粮技术和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在运输环节构建多式联运、标准 化、可追溯的现代物流体系;在加工环节制定适度加工标准,推动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部门协同、政策配套和数据共享,建立"产储运加消"全链条监测评估体系,充分调动政府、企 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力量参与,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节粮减损大系统,全面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治 理效能。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以需求管理的系统观念弘扬勤俭美德,将节粮减损转化 ...
固原农文旅推介大会苏州启幕,泾源黄牛“链”上江南餐桌
中国食品网· 2025-10-21 16:26
公司发展现状与战略 - 泾源县作为固原市重点推介代表,展示以生态优势为底色、以黄牛产业为引擎、以文旅融合为路径的特色发展模式 [6] - 固原市集中资源打造高端肉牛、夏秋优质冷凉蔬菜、优质马铃薯、中药材四个全国基地,并构建现代化食品加工和流通体系 [3] - 固原市支持企业在区外开设六盘山优质食材和特色餐饮连锁门店,积极引进餐饮品牌,夜间经济和首店经济蓬勃发展 [3] 核心产品与资源禀赋 - 泾源黄牛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牛肉中的骄子" [7] - 固原市依托六盘山脉,产出脆嫩多汁的冷凉蔬菜,获得欧盟认证并远销海外,同时盛产色泽红润、纹理细腻的六盘山牛肉 [3] - 泾源县森林覆盖率居宁夏首位,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常年超过每立方厘米8000个,拥有30余处自然景观 [6] 市场推广与产业协作 - 推介会通过展板、视频及香酥牛肉饼现制展演等形式,沉浸式展示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魅力 [9] - 行业专家建议推动传统风味与现代饮食习惯融合,联合名厨研发菜品,并将特色美食纳入国家级推广平台 [12] - 建议结合数字化手段构建稳定供应链体系,推动东部连锁餐饮、团餐企业与固原生产基地建立订单化合作 [12] 未来发展方向 - 固原市将持续擦亮"生态牌"、打好"特色牌"、做优"品牌牌",携手合作伙伴开发绿水青山价值 [13] - 产业发展需以大食物观引领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开发功能性食品 [13] - 需加强人才支撑提升专业化水平,践行"双碳"要求推进绿色生产,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 [13]
食品行业焕新提质
经济日报· 2025-10-20 05:5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1月至7月,食品工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5.1万亿元,利润超过3300亿元,进出口额超过820亿美元 [1] - 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7.8%,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5.4% [1] - 食品工业以占轻工业35.6%的资产,实现了39%的营业收入,创造了43.8%的利润 [1]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2024年食品行业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56项,科技成果鉴定113项,奖项数量增长140% [1] - 21家食品企业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单 [1] - 全国轻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6.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4%,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率达47.2%,分别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3.1、10.3和7.9个百分点 [2] - 青岛啤酒、蒙牛乳业、海天味业等公司已率先建成灯塔工厂 [2] - 伊利智慧牧场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1个人轻松管理150头奶牛,奶牛年均单产提升至12吨,核心指标优于欧盟标准 [2]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 行业将加强前瞻研究,聚焦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和未来食品 [1] - 重点增强科技供给,支持基础研究,加强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研究,加快合成生物学、营养基因组学等前沿技术的转化应用 [2] - 推进食品智能制造、智能检测、智能流通,建立从原料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 [3] - 研发功能食品、生理调节食品、个性营养食品和特殊膳食,发展满足健康需求的新业态 [2] - 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年产量约80万吨,产业规模约4500亿元 [3] 面临的挑战与战略任务 - 行业存在科研选题同质化、跟风式研究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关键菌种、核心酶制剂、智能装备等仍受制于人的问题 [4] - 食品资源挖掘的战略任务包括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4] - 需摆脱低水平重复,追求原创性科研与颠覆性技术以实现高质量跃升 [5]
韩俊在“强农论坛”上指出:我国农产品供给体系正在加快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转变
南方农村报· 2025-10-18 17:31
韩俊在"强农论 坛"上指出:我 国农产品供给体 系正在加快 从"量的满 足"向"质的提 韩俊指出,建设 农业强国,是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着眼 中国式现代化全 局作出的战略部 署。他强调,必 须以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的"供给 保障强、科技装 备强、经营体系 升"转变_南方+_ 强、产业韧性 强、竞争力 强"为根本遵 循,坚持均衡发 展、整体提升。 南方plus 10月18日,第二 十二届中国国际 农产品交易 会"强农论坛"在 天津举办,农业 农村部党组书 记、部长韩俊出 席并讲话。 立足高位,锚 定"五个强"根本 遵循 足'向'质的提 升'历史性转 变。"韩俊精准 勾勒出当前农业 发展所处的历史 新方位。面对新 趋势,他提出, 要紧扣农业高质 量发展主线,坚 持产量产能、生 产生态、增产增 收协同发力,大 力发展科技、绿 色、质量、品牌 农业,构建现代 化农业产业体 系。 五维发力,擘画 农业强国施工图 围绕如何将"农 业强国"的宏伟 蓝图转化为现实 图景,韩俊从五 个关键维度,描 绘了清晰而深刻 的"施工图" 。 第一,稳定提升 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确保国家 粮食安全 韩俊介绍,粮食 产量在去年首次 ...
“脑机接口”实现“意念采摘” 农交会秀出智慧农业新图景
央视网· 2025-10-18 12:14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0月17日在天津开幕,为期三天,主题为“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 [1] - 展会吸引参展商近4000家,参展产品约2.5万种 [1] - 展会专门邀请了5万余名专业采购商,搭建高质量产销对接平台 [7] 科技创新亮点 - 新技术、新装备成为展会一大亮点,8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200多款前沿科技农机集中亮相 [1][3] - 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展示通过脑机接口远程控制机械臂采摘水果的新技术 [1] - 搭载施药、施肥、除草等作业部件的多功能田间管理机器人首次亮相并收获大量关注 [3] 展区设置与品牌展示 - 展会首次设立践行大食物观展区和品牌专区 [3][5] - 践行大食物观展区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系统展示政策体系、典型地区成效及科技赋能成果 [5] - 品牌专区集中展销320个“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入选品牌农产品,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00家企业参与 [5]
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经济日报· 2025-10-18 05:46
粮食生产与供给能力 -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1000斤,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0斤 [2] - 大豆产量达到2065万吨,大豆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种植结构优化缓解结构性短缺矛盾 [3] -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 [2] 耕地保护与生产能力建设 - 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实现旱涝保收 [2] - 强化灾害预警预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农业应急救灾中心,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3] 粮食流通与产业体系 -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六大提升行动",全国入统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 [4] -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应急加工企业由5448家增至6872家(增长26%),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至178万吨(增长48%) [5] - 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成效显著,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 [6] 政策支持与法治保障 -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安全从行政责任提升为重大政治任务,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新格局 [7] - 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8] - 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政府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