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创业潮

搜索文档
连“徐大姐”都来投具身智能了
投中网· 2025-08-19 14:25
具身智能融资潮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7个月具身智能赛道融资事件达123起,其中上亿规模融资46起,形成明显的融资周期[6] - 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上纬新材67%股份实现控股,引发市场关注,上纬新材股价17个交易日涨幅达1400%[3][4] - 行业融资轮次呈现"特殊化"趋势,出现天使+轮、A4/A5轮、Pre-A++轮等非标轮次,集中在早期阶段[6][11] - 投资方高度多元化,涵盖产业资本、VC/PE、政府引导基金等,且常出现多类型资本共同参与单轮融资[13][14] 融资潮的驱动因素 - 技术演进自然结果:具身智能被视为大模型投资潮的延续,模型能力提升加速商业化预期[18][19] - 资本端主导:33%投资人关注AI科技,19%直接聚焦具身智能,头部机构出手频率显著提升[20][22] - 成本优势:相比大模型,具身智能训练成本更低(几B-几十B规模),吸引更多机构参与[20] - 阶段性验证:简单任务如pick and place的实现已能证明技术进阶,增强投资人信心[22] 行业特点与趋势 - 落地场景拓展:富临精工产线从汽车零部件转型机器人关节生产,智元机器人完成全球首次工业场景常态化作业演示[2][3] - 融资节奏密集:多家企业同时官宣多轮融资,如众擎机器人一次性公布Pre-A++和A1轮[11] - 产业方深度参与:追觅创投、地平线等产业背景企业孵化项目快速获得融资[13] - 市场格局分散:Physical AI特性决定应用场景多元,预计将诞生多种商业模式公司[22] 投资逻辑与争议 - 防御性融资特征:企业为应对软硬结合的不确定性储备资金,现金流规划趋于务实[27] - 估值分歧存在:部分投资人认为商业化路径不清晰,但更多机构选择长期布局[24][27] - 创业者筛选标准:优先考虑在行业升温前已深耕的团队,警惕"冲浪型"创业者[27] - 技术路径开放:尚未出现明显收敛迹象,不同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并行发展[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