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搜索文档
科技点亮千年文脉 2025京杭对话共探运河文化传承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46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聚焦科技对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1] - 北京市通州区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申创全国5A级旅游景区 [3] - 杭州市拱墅区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京杭大运河博物馆2024年接待123.5万人次,同比增长73% [3]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 - 中国人民大学团队创建"京城大运河"网站并开展线下3D沉浸式全景光影展,实现大运河文化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4] - 通州区探索智慧景区、光影叙事、视听破圈、文创焕新路径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 [3] - 拱墅区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遗产焕活和文旅融合,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3] 文旅产业发展 - 通州区以"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为牵引,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3] - 京杭对话通过文化符号展、话剧演出、高端对话及运河市集等活动推广大运河文化 [4] - 大运河沿线城市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文旅体验,带动游客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 [3][4]
浙江:多维“叙事”做好大运河文章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4:13
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 -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浙江着力讲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多维叙事 [2] - 浙江已完成与交通、生态环境等7大部门、12类数据的实时共享,建成遗产综合保护、格局管控等智慧应用场景,实现"一个平台管运河" [2] - "数智运河"系统采用倾斜射影测量、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等技术,实现遗产点三维场景与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数字孪生 [3] 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 - 浙江大运河沿线5市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99.3%,完成631公里集中工业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隐患排查 [4] - 沿线5市共完成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116公里,建成13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均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评估 [5] - 系统采用水下无人船搭载声呐技术、"掌上运河"数字巡查APP、无人机空中巡查等技术设备全方位采集监测数据 [3] 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 - 浙江挂牌成立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10项,打造国际视野的高端智库 [7] - 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运河浙江段5个河段、326公里河道、13个遗产点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 [8] - 杭州拱墅区依托智慧网谷发展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引入社会资本布局电竞、数字内容等新业态 [10] 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 - 浙江打造杭州运河水上游线、宁波三江水上夜游等精品旅游廊带,绍兴市打造28条运河水上精品游线总里程达118公里 [12] - 大运河杭钢公园举办风暴电音节、草莓音乐节累计吸引观众超6.1万人,拉动消费约2亿元 [13] - 2024年大运河沿线5市新增滨水绿道243公里,举办"千年国脉·古韵今辉"主题展等文化活动 [14] 大运河交通功能延续 - 京杭大运河杭湖游线启动试航,时隔30年恢复杭州至湖州水路客运 [7] - 浙江推动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航,打通全省内河千吨级航道网关键堵点 [7] - 加快推进杭甬运河新坝二线船闸建设,预计2025年底船闸主体工程交工验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