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发展

搜索文档
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N11道路正式启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0 14:31
项目竣工情况 - 中地海外尼日利亚有限公司承建的阿布贾N11道路正式启用,项目竣工仪式在阿布贾马布希区举行 [1] - 这是公司继N16路桥项目、阿布贾南外环路二期项目、阿布贾大供水项目之后,两周内竣工的第四个项目 [1] - 尼日利亚众议院副议长本杰明·卡卢、联邦首都区部长威克等政府官员及社区传统领袖出席竣工仪式 [1] 项目意义与影响 - N11道路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彰显了尼日利亚政府在国家建设、城市发展及改善民生福祉领域的承诺 [3] - 道路实现了多社区的有机联通,大幅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释放沿线经济活力,为周边居民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3] - 道路串联起附近区域的发展脉络,推动沿线土地价值实现量级跃升,使当地居民直接享受发展红利 [5] - 项目建成使该地区道路接入城市主干线交通网络,极大改善周边交通状况,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8] 项目技术特点 - 项目团队秉持严格的质量标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实现项目提前四个月建成启用 [6] - 项目采用太阳能智能照明系统,保障居民夜间出行安全与便利,通过零碳排放的能源方案大幅降低市政能耗 [6] - 项目成为阿布贾推进"绿色基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实践,契合尼政府打造"世界级首都"的战略愿景 [6] 项目规模与细节 - 阿布贾N11项目建设道路全长3公里,包括连通阿布贾马布希区和卡坦佩区两个核心区域的支干线,以及法官小区道路和配套的附属工程 [8] - 道路沿线分布着多个小区和村庄,人口密集,车流量大,交通压力长期居高不下 [8] - 项目为阿布贾城市形象的提升注入新动能,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实现"小而美"工程的建设目标 [8] 政府与公司评价 - 尼日利亚众议院副议长本杰明·卡卢对中地海外专业高效的项目执行和质量管控表示感谢 [3] - 联邦首都区部长威克高度肯定中地海外的工程交付能力,称赞其为"有交付能力的团队" [5] - 公司总经理钟翔表示项目充分诠释了尼日利亚政府所倡导的"高效务实、普惠广益"城市基建发展理念 [6]
首届中德城市峰会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华网· 2025-06-18 09:22
法兰克福市市长约瑟夫在发言中表示,向实现碳中和目标迈进是各国面对的挑战,地方政府也责无 旁贷。交通领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各层面国际合作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黄昳扬说,首届中德城市峰会的召开显示出各方对加强城市合作的强烈意 愿,体现出中德城市合作的活力与效率。近期,中德地方交往的热度持续攀升。这种高频次、高质量 的"双向奔赴",正是中德地方层面互利共赢、合作需求旺盛的写照。 本届峰会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共同主办。 新华社法兰克福6月17日电(记者刘向 单玮怡)首届中德城市峰会1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来自 中德两国20多个城市的100多名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与会,就推动友好城市合作、探讨城市可持续发 展之路展开交流。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在峰会上致辞说,1982年以来,中德之间建立了105对友好省州 和城市关系。去年以来,中德之间地方团组交往密切,为中德关系发展贡献了力量。他希望更多中德城 市积极投身国际绿色合作,探索智慧城市与低碳发展的融合之道。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董事会主席托尔斯滕·舍费尔-君贝尔在致辞中表示,城市作为 ...
2025年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圆满落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22:48
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概况 - 活动由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办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承办 主题为"数字技术:加速推动全球议程的本地化实施" [1] - 汇聚全球11个国家 19个城市 5个国际组织的80多位代表 包括城市政府官员 国际组织负责人及治理专家 [1] - 通过专题研讨 实地走访与工作坊形式 探讨城市交通 社区治理 文化遗产保护与智慧城市服务等议题 [1][3] 活动成果与价值 - 搭建全球城市治理创新交流平台 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实施 助力高质量发展 [2] - 促成跨文化背景城市代表深度交流 共同绘制未来城市发展路线图 [2] - 建立可持续发展经验共享网络 促进绿色 智慧与包容性城市建设的跨国协作 [3] 广州经验与国际合作 - 展示社区数字化治理 公共空间激活 文化保护与科技赋能的本地创新实践 [3] - 验证本地创新与全球对话结合模式 推动城市治理优化与国际合作深化 [2] - 世界大都市协会评价广州为网络中"极具活力与影响力的城市" [2] 活动执行与参与方 - 结业仪式由三亚学院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主持 伊朗 罗马尼亚 希腊代表分享学习成果 [1] - 广州市委外办 世界大都市协会 广州图书馆等机构负责人参与证书颁发环节 [2] - 学员提出可操作性本地化策略 并展望跨国合作可能性 [1][3]
科技点亮千年文脉 2025京杭对话共探运河文化传承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46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聚焦科技对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1] - 北京市通州区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申创全国5A级旅游景区 [3] - 杭州市拱墅区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京杭大运河博物馆2024年接待123.5万人次,同比增长73% [3]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 - 中国人民大学团队创建"京城大运河"网站并开展线下3D沉浸式全景光影展,实现大运河文化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4] - 通州区探索智慧景区、光影叙事、视听破圈、文创焕新路径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 [3] - 拱墅区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遗产焕活和文旅融合,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3] 文旅产业发展 - 通州区以"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为牵引,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3] - 京杭对话通过文化符号展、话剧演出、高端对话及运河市集等活动推广大运河文化 [4] - 大运河沿线城市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文旅体验,带动游客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 [3][4]
对话全球市长|老挝万象市长:希望更多老挝学生来上海留学
第一财经· 2025-05-30 09:31
中老双边关系与合作 - 2024年有超过800名老挝学生在上海读书,其中70%毕业后回到万象市工作[1][4] - 老挝与中国秉持"四好精神"开展合作,取得积极成果[1] - 万象市与上海市签署《友好合作交流意向书》,涵盖贸易、投资、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3] 经贸发展 -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促进双边经贸发展,2024年中老贸易额达8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3] - 万象市希望加强与上海合作吸引中资企业投资,促进双边经贸往来[3] 城市可持续发展 - 万象市制定2023-2030年绿色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增加绿化、发展清洁交通、治理污染[3] - 上海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可为万象市提供借鉴[3] - 论坛设置"绿色低碳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议题,是双方合作重点领域[3] 教育与人才培养 - 老挝在公共卫生医疗、矿产资源开发、教育教学等领域仍欠缺人才[4] - 万象市希望加强教育合作,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吸引更多老挝学生赴上海学习[4]
北京首次发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清单
新京报· 2025-05-20 19:35
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北京森林覆盖率达44.95%,林地绿地年碳汇量960万吨,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1%,公园总数增至1100个且三分之二实现无界融通 [1] - 典型案例总投资超100亿元,总面积2.3万公顷,覆盖10个行政区及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包括金隅兴发科技园矿山修复、首钢园群明湖修复等16个项目 [2] 生态修复案例的行业意义 - 案例体现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如废弃矿山重生、工业遗迹转型为生态秀场,形成破解大城市病的东方方案 [3] - 生态修复被验证为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通过重构城市竞争力、激活城乡共生能级,推动从技术输出到规则制定的全链条突破 [3] 超大城市生态建设理论框架 - 需构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体系:宜居侧重生态获得感,韧性强调稳定生态系统,智慧依托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 [4] - 理论范式需多尺度整合生态安全格局与功能,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并提升服务能力,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 [4]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11:31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 - 活动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联合主办,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支持,于5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举行 [1] - 来自上海、重庆、成都、宁波、宜昌等20多个国内外城市的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代表出席,包括法国巴黎、哥伦比亚波哥大、菲律宾碧瑶、蒙古乌兰巴托等国际城市 [1] - 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本国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案例和经验 [1] 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议与实践 -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强建议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城市绿色、韧性、智慧协同发展,深化务实合作 [1] - 广州市委常委陈杰介绍了广州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气候适应性等方面的成效,表示将积极分享实践经验并学习先进理念 [1]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提出城市韧性建设应从空间规划着手,优化功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1]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建设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小黎指出国土空间规划需从划定安全绿色发展底线、引导有序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数字化治理等方面支撑城市发展 [2]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蔡永立分享了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通过嵌套式治理机构、双层决策体系、市场化参与机制、数字化平台等创新举措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2]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项目 - 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负责人王雪漫表示这是该平台在亚洲首次开展的区域城市学院项目,重点关注亚洲城市独特需求,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2] -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由世界银行牵头、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为城市应对城市化与气候变化挑战提供技术支持、创新工具及协同合作 [2] - 区域城市学院通过模块化教学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管理工具,促进国际经验交流,搭建专家网络,协助制定城市诊断报告和实施计划 [2]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在穗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2 23:21
活动概况 -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GPSC)亚洲城市学院活动在广州开幕 国内外20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 学术机构 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出席 [1][3] - 活动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联合主办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办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支持 [3] - 世界银行副行长陈广哲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强 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3] 活动内容 - 研讨主题包括城市韧性规划 蓝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韧性 探讨城市低碳韧性发展的前沿技术方案和创新成果 [1] - 国内外嘉宾聚焦规划引领城市绿色发展主题 通过主题演讲和案例分析 探讨综合规划对城市韧性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 [5] - 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负责人王雪漫表示 活动将重点关注亚洲城市独特需求 分享经验并共同制定韧性 低碳和包容性发展规划战略 [5] 平台背景 -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由世界银行牵头 全球环境基金资助 是致力于为城市应对快速城市化与气候变化挑战的全球跨学科知识平台 [5] - 区域城市学院是其核心常规项目 通过模块化教学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管理工具 促进国际经验交流 搭建全球专家网络 [5] - 此次亚洲城市学院活动是该平台在亚洲地区首次开展的区域城市学院项目 [5] 后续安排 - 活动为期三天 参会代表将实地考察广州在城市韧性规划 蓝绿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