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可持续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城市特色发展新动力
人民网· 2025-08-21 06:53
城市发展转型 - 城市发展从"拼规模"转向"拼内涵"、从"重速度"转向"重质量",强调特色发展和内涵式增长 [1]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 - 传统粗放外延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投资拉动增长路径导致"千城一面"和产业趋同 [1] 特色发展路径 - 大城市注重功能提升和协同辐射,中小城市培育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3] - 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费新场景,培育文化IP和沉浸式体验 [3] - 制造业城市聚焦关键领域和链主企业,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3] - 交通枢纽城市从通道向要素组织中心升级,提升区域整合能力 [3] - 生态禀赋城市探索"生态资源+绿色产业"融合,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3] 实践案例 - 上海黄浦江岸线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和"生态绣带",提升环境综合效益 [4] - 江西景德镇创意陶瓷和山东潍坊风筝节展现文化赋能的多元路径 [4] - 杭州"城市大脑"提升治理效能,义乌电商生态引领数字商贸融合 [4] 政策支持 -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盘活存量用地 [5] - 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5] - 统筹产业园区、生活圈和生态网络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5] - 建立城市特色数据库,完善"一城一策"精准治理机制 [5]
转型关键期,学者共议房地产如何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28 23:56
会议概况 - 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25年会暨城市和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承办 [1] - 会议主题为"促进城市和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吸引近400位全球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1] - 开展4场圆桌论坛,包括"国际房地产市场发展经验与启示""AI赋能房地产转型升级"等主题,并举办34场专题研讨会及博士生论坛 [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市场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发展、制度优化重塑的关键时期 [1] - 住房市场对气候风险的识别与资本化能力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需强化城市韧性建设与制度保障 [2] - 需科学把握房地产与城市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政策治理等多维度因素的互动规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学术与实践结合 - 清华大学推动城市及不动产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1] - 会议为学界、业界、政界搭建高效沟通桥梁,研讨近200篇学术论文 [2]
吉隆坡启动“平等包容的绿色城市”计划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13
城市发展规划 - 马来西亚政府启动《2040年吉隆坡地方蓝图》,提出190项具体举措,重点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将吉隆坡打造成"平等包容的绿色城市" [1] - 《蓝图》提出12条发展原则,包括用地适宜性、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公共事业与环境的协调性等 [1] - 吉隆坡计划建设高效、低碳的公共交通系统,目标是到2040年70%的民众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1] 公共交通建设 - 吉隆坡致力于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使民众能够在步行400米以内乘坐公共交通 [1] - 新的地铁线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处于规划建设阶段,政府将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地铁轻轨枢纽附近的人口密度 [1] 住房与土地管理 - 吉隆坡计划到2040年建成30.5万套可负担住房,并翻新老旧住宅区,以缓解可负担住房供应不足问题 [1] - 政府将以可持续方式进行土地管理及开发,包括旧区翻新、保护历史建筑、加强郊区发展等,已鉴定139个具有重建潜力的地区 [1] 绿地与开放空间 - 《蓝图》设定人均不低于20平方米的城市开放空间目标,需确保超过4700公顷的绿地面积 [2] - 254公里的绿色连道网络将连接多个社区公园,鼓励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2] 人口与社会服务 - 吉隆坡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20至29岁年龄段人口占比最大,未来城市规划将更多关注老年与青年群体的福祉与基础服务供应 [2] - 政府计划强化老年人照护、健康医疗与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并提升教育水平 [2] 环境与气候韧性 - 吉隆坡政府提出通过气候变化适应计划、灾害管理、可再生能源推广、综合废弃物管理等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2] - 目标是在2040年将吉隆坡建设成为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 [2] 城市愿景 - 吉隆坡市市长表示《蓝图》旨在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问题,应对交通拥堵、绿化不足、公共设施不到位等挑战 [2] - 《蓝图》目标是将吉隆坡打造为宜居且值得信赖的投资目的地,实现"全民城市"的发展愿景 [2]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握历史方位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
快讯· 2025-07-17 08:33
城市发展策略 - 城市发展动力来源于可持续发展能力,需以人民为中心 [1] - 各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需因地制宜制定策略 [1] - 科技和文化赋能是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1] - 错位发展可避免同质化竞争,增强内生动力和竞争优势 [1]
中国经验助力巴西东北部地区能源转型
新华网· 2025-07-15 15:04
中国企业在巴西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 中国企业在巴西东北部持续扩大投资,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加速发展,包括国家电投、中广核、三峡集团、比亚迪、国家电网等企业[1] - 巴西东北部已成为该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区域,依托丰富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1] - 中广核计划在皮奥伊州建设装机容量超过1400兆瓦的多能源互补基地,新增投资预计超过30亿雷亚尔(约合5.4亿美元)[2] - 中广核还计划设立中巴清洁能源创新中心,深化与巴方在研发、储能、风光互补、光热示范等领域的合作[2] 巴西东北部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皮奥伊州被称为"阳光之州",目前当地99.75%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1] - 巴西东北部正成为带领全国能源转型的关键地区,能源转型将成为该区域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引擎[1] - 中国企业推动巴西东北部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2] 中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交流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巴西东北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借鉴[1] - 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正在研究借鉴中国"海绵城市"理念,以提升城市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1] - 中国推动能源转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项经验颇具参考价值,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可复制和推广的合作样板[1]
Re:Think 2025可持续创意周开幕 全球创意力量汇聚成都高新区 共绘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图景
第一财经· 2025-07-09 18:20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Re:Think 202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创意周",于7月9日在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开幕 [1] - 主题为"创意引领可持续未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支持 [3] - 汇聚全球创意产业领袖、城市规划专家和科技创新者,探讨创意产业对城市IP塑造、经济增长和民生福祉的驱动作用 [3] 核心项目启动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二期正式启动,实施阶段为2025-2029年,旨在增强成都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并推进SDGs本地化建设 [4] - 世界粮食论坛(中国)成都项目办公室揭牌,通过青年行动、科技创新和投资倡议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7] 重要发言与活动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强调创意群体对实现SDGs的创新方案设计具有独特影响力 [5] -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指出该活动支持成都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国际化交流平台 [5] - 同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市集,展示蜀锦、竹编等传统技艺与创意设计的融合 [7] 系列活动安排 - 7月10日举办INSPIRO可持续发展创业者嘉年华暨"蓉品出海"能力培训,探索创意产业破局路径 [10] - 7月11日开展可持续国际公共采购能力建设活动,指导企业完成联合国采购系统注册,助力中小微企业布局国际市场 [10] 项目历史成果 - 2019年启动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已完成9项研究报告,开展50余场培训,服务1000余家成都高新区企业 [11] - 触及全球企业2400余家,促成300余次企业配对洽谈,贡献2项全国全省推广的改革案例 [11] 区域发展影响 - 活动被视为成都高新区国际化形象展示窗口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标杆 [13] - 项目显著提升区域创新驱动力与对外开放水平,累计为企业拓展全球视野并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 [11][13]
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N11道路正式启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0 14:31
项目竣工情况 - 中地海外尼日利亚有限公司承建的阿布贾N11道路正式启用,项目竣工仪式在阿布贾马布希区举行 [1] - 这是公司继N16路桥项目、阿布贾南外环路二期项目、阿布贾大供水项目之后,两周内竣工的第四个项目 [1] - 尼日利亚众议院副议长本杰明·卡卢、联邦首都区部长威克等政府官员及社区传统领袖出席竣工仪式 [1] 项目意义与影响 - N11道路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彰显了尼日利亚政府在国家建设、城市发展及改善民生福祉领域的承诺 [3] - 道路实现了多社区的有机联通,大幅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释放沿线经济活力,为周边居民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3] - 道路串联起附近区域的发展脉络,推动沿线土地价值实现量级跃升,使当地居民直接享受发展红利 [5] - 项目建成使该地区道路接入城市主干线交通网络,极大改善周边交通状况,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8] 项目技术特点 - 项目团队秉持严格的质量标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实现项目提前四个月建成启用 [6] - 项目采用太阳能智能照明系统,保障居民夜间出行安全与便利,通过零碳排放的能源方案大幅降低市政能耗 [6] - 项目成为阿布贾推进"绿色基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实践,契合尼政府打造"世界级首都"的战略愿景 [6] 项目规模与细节 - 阿布贾N11项目建设道路全长3公里,包括连通阿布贾马布希区和卡坦佩区两个核心区域的支干线,以及法官小区道路和配套的附属工程 [8] - 道路沿线分布着多个小区和村庄,人口密集,车流量大,交通压力长期居高不下 [8] - 项目为阿布贾城市形象的提升注入新动能,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实现"小而美"工程的建设目标 [8] 政府与公司评价 - 尼日利亚众议院副议长本杰明·卡卢对中地海外专业高效的项目执行和质量管控表示感谢 [3] - 联邦首都区部长威克高度肯定中地海外的工程交付能力,称赞其为"有交付能力的团队" [5] - 公司总经理钟翔表示项目充分诠释了尼日利亚政府所倡导的"高效务实、普惠广益"城市基建发展理念 [6]
首届中德城市峰会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华网· 2025-06-18 09:22
中德城市峰会概况 - 首届中德城市峰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来自中德两国20多个城市的100多名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与会 [1] - 峰会主题为推动友好城市合作、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1] - 峰会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共同主办 [3] 中德城市合作现状 - 1982年以来中德之间建立了105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 [1] - 去年以来中德地方团组交往密切,近期交往热度持续攀升 [1][2] -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表示这种高频次、高质量的"双向奔赴"体现中德城市合作的活力与效率 [2] 城市可持续发展议题 -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希望更多中德城市积极投身国际绿色合作,探索智慧城市与低碳发展的融合之道 [1] -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董事会主席强调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生活质量和推动绿色转型方面的关键作用 [1] - 法兰克福市市长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各层面国际合作,交通领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1]
2025年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圆满落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22:48
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概况 - 活动由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办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承办 主题为"数字技术:加速推动全球议程的本地化实施" [1] - 汇聚全球11个国家 19个城市 5个国际组织的80多位代表 包括城市政府官员 国际组织负责人及治理专家 [1] - 通过专题研讨 实地走访与工作坊形式 探讨城市交通 社区治理 文化遗产保护与智慧城市服务等议题 [1][3] 活动成果与价值 - 搭建全球城市治理创新交流平台 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实施 助力高质量发展 [2] - 促成跨文化背景城市代表深度交流 共同绘制未来城市发展路线图 [2] - 建立可持续发展经验共享网络 促进绿色 智慧与包容性城市建设的跨国协作 [3] 广州经验与国际合作 - 展示社区数字化治理 公共空间激活 文化保护与科技赋能的本地创新实践 [3] - 验证本地创新与全球对话结合模式 推动城市治理优化与国际合作深化 [2] - 世界大都市协会评价广州为网络中"极具活力与影响力的城市" [2] 活动执行与参与方 - 结业仪式由三亚学院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主持 伊朗 罗马尼亚 希腊代表分享学习成果 [1] - 广州市委外办 世界大都市协会 广州图书馆等机构负责人参与证书颁发环节 [2] - 学员提出可操作性本地化策略 并展望跨国合作可能性 [1][3]
科技点亮千年文脉 2025京杭对话共探运河文化传承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20:46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聚焦科技对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1] - 北京市通州区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申创全国5A级旅游景区 [3] - 杭州市拱墅区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京杭大运河博物馆2024年接待123.5万人次,同比增长73% [3]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 - 中国人民大学团队创建"京城大运河"网站并开展线下3D沉浸式全景光影展,实现大运河文化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4] - 通州区探索智慧景区、光影叙事、视听破圈、文创焕新路径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 [3] - 拱墅区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遗产焕活和文旅融合,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3] 文旅产业发展 - 通州区以"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为牵引,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3] - 京杭对话通过文化符号展、话剧演出、高端对话及运河市集等活动推广大运河文化 [4] - 大运河沿线城市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文旅体验,带动游客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