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权益
搜索文档
专访丨中国减贫成就为全球妇女赋权提供绝佳范本——访联合国妇女署阿拉伯国家区域主任杜赖德
新华网· 2025-10-18 20:44
全球妇女峰会与中国角色 - 联合国妇女署阿拉伯国家区域主任穆兹·杜赖德表示,全球妇女峰会意义非凡,与会各国领导人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并提出了行动计划 [1] - 杜赖德对中国在峰会上提出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印象深刻 [1] - 此次全球妇女峰会彰显中国长期以来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成就 - 杜赖德以个人身份在中国旅行9天,走访上海等地,切实感受到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成就 [1] - 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全球妇女赋权提供了绝佳范本 [1][2] - 中国是妇女权益的倡导者、发展进步的推动者,其成功经验值得各国借鉴以支持妇女赋权 [2] 全球妇女事业进展与挑战 - 30年来全球妇女事业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在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保障孕产妇健康、提升女性经济参与度等关键领域,全球仍未达标 [2] - 此次峰会为各国推动目标实现注入新的希望和动力 [2] -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立了妇女赋权、妇女权利与性别平等领域的全球标准,体现了中国在构建全球规范框架中的积极作用 [1]
巴西副外长:中国妇女全面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4 16:41
全球妇女峰会意义与中巴合作 - 全球妇女峰会的召开恰逢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高度重视 [1] - 巴西希望通过此次峰会发扬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的精神,重申对促进、保护和保障所有女性和女童人权的承诺 [4] 中国在促进妇女发展方面的成就 - 中国在减贫、健康、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参与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步 [2] - 中国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占一半,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近46% [2] 巴西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 2023年巴西总统卢拉在其任期内首次设立妇女部,并推动通过《薪酬平等法》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3] - 巴西出台了国家护理政策的实施细则,倡导家庭责任公平分担,并召开了第五届全国妇女政策会议,吸引了4000多名代表参加 [3] - 巴西政府持续强化打击性别暴力的力度,加重针对女性谋杀罪行的刑罚,并为受害者及其家庭提供更有力的保护与支持 [3] 中巴两国在妇女权益领域的合作 - 巴中两国在妇女权益领域的经验交流已成为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 [3] - 两国在1945年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上曾并肩努力,使《联合国宪章》首次明确写入“男女平等”原则 [3] - 2026年两国将共同举办“中巴文化年”,预计将为双方带来更多创新与合作机遇 [4] 全球妇女事业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 过去几十年有越来越多女性走上国际组织领导岗位,但距离真正的性别平等仍有差距 [4] - 维护妇女权益应涵盖支持女性创业、促进公共卫生、推动家庭责任公平分担以及提升女性在代表性不足领域的参与度等多个层面 [4]
携手共促妇女发展 全球妇女峰会彰显中国担当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3 10:21
全球妇女峰会与中国角色 - 全球妇女峰会的召开体现了中国对妇女权益的重视与承诺以及落实相关承诺的坚定担当 [1] - 峰会为各国提供了共同探讨应对全球妇女共同挑战、加快推动妇女发展议程的宝贵契机 [3] 中莫合作成果 - 中莫建交50年来在农业、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合作密切且成果丰硕 [3] - 在农业领域,中国提供的技术培训和知识转移使当地妇女受益,超过80%的莫桑比克妇女从事农业劳作并成为中国援助项目主要受益者 [3] - 在卫生领域,中国援建医疗设施、捐赠设备并派遣医疗队,显著提高了机构分娩率并极大提升了妇幼健康水平 [3] - 在教育领域,中国政府奖学金为莫桑比克学生特别是女性提供更多高等教育机会,中国协助建设的教育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了女孩受教育机会 [4] 莫桑比克国内进展与国际合作 - 莫桑比克近年来通过防止打击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禁止童婚等重要法律并修订《继承法》以促进性别平等 [4] - 交流与合作对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中莫两国在改善妇女权益方面有充分健康的交流与互学互鉴 [5] - 呼吁各国加强妇女领域国际合作,通过建立女性企业家、教育者、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多层次合作平台促进妇女参与 [5]
全球妇女峰会·专访|《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影响深远持久——访乌拉圭知名社会活动家露西·加里多
新华社· 2025-10-11 20:31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世妇会)的历史意义 -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历史性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1][3] - 该会议为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平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全球妇女和性别平等事业的里程碑[1][5] - 会议汇集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活动家、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人士,共同讨论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问题[3]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持续影响 -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影响深远持久,至今仍能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感受到[1] - 文件回应了当时世界范围内妇女的关切,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领域提供了行动目标和具体措施[3] - 会议成果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关于保障女性家政工人权益的研讨会直接关系到基层劳动者的工作[3] 全球妇女事业的新挑战与未来展望 - 相比30年前,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给妇女权益带来了新挑战[5] -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妇女峰会被期待继承北京世妇会精神,进一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平等事业发展[5] - 北京世妇会是多国代表为解决全球妇女发展问题携手寻找答案、发扬多边主义的典范[5]
专访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影响深远持久——访乌拉圭知名社会活动家露西·加里多
新华社· 2025-10-10 13:21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影响 - 核心观点为《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至今仍能在世界很多地方感受到[1] - 该宣言和纲领回应了当时世界范围内妇女的关切,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领域提供了行动目标和具体措施[1] - 北京世妇会被视为全球妇女和性别平等事业的里程碑,也是多边主义解决全球妇女发展问题的典范[2] 北京世妇会的历史意义 - 30年前的北京世妇会被认为是为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平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 - 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活动家、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人士,共同讨论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问题[1] - 会议最终通过了历史性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1] 对具体群体的影响 - 会议期间举办的关于保障女性家政工人权益的研讨会,与基层工作者如清洁工的工作息息相关,使其深受触动[2] - 这一事例体现了北京世妇会所讨论议题的实际意义和广泛影响[2] 当前挑战与未来展望 - 尽管全球妇女事业取得很大发展,但当前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领域的巨大变化[2] -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妇女峰会被认为很有必要,以应对新挑战并继承北京世妇会精神[2] - 该峰会有望进一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平等事业发展,并为世界妇女和性别平等事业开辟新篇章[2] 中国与国际多边合作 - 中国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弘扬多边主义方面作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2] - 推动妇女事业发展是联合国的一大议题[2]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影响深远持久——访乌拉圭知名社会活动家露西·加里多
新华社· 2025-10-10 11:07
北京世妇会历史意义 - 1995年北京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历史性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1] - 该会议为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平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 - 会议是解决全球妇女发展问题、发扬多边主义的典范[2]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影响 - 文件回应了当时世界范围内妇女的关切,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领域提供了行动目标和具体措施[1] - 其影响深远持久,至今仍能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感受到[1] - 会议期间举办的保障女性家政工人权益研讨会与基层工作者息息相关[1] 全球妇女事业现状与挑战 - 北京世妇会过去30年,全球妇女事业取得很大发展,但同时面临新挑战[1] - 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给妇女权益带来了新挑战[1] - 今年再次在北京举办全球妇女峰会很有必要[1] 对全球妇女峰会的期望 - 希望全球妇女峰会继承北京世妇会精神,进一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平等事业发展[2] - 会议将为世界妇女和性别平等事业开辟新篇章[2] - 推动妇女事业发展是联合国一大议题[2]
一百零四岁党员陈乙香:烽火岁月 巾帼担当
海南日报· 2025-09-22 08:52
革命生涯早期 - 1921年出生于琼山县一个贫农家庭,舅父苏庆河于1927年投身革命担任地下交通员,在其影响下全家支持党组织工作 [2] - 儿时自觉为借宿家中的革命同志站岗放哨,并多次秘密运送舅父交代的物资与信件 [2] - 因频繁联络工作遭国民党反动派怀疑,父母被带走并遭受严刑拷打,父亲惨遭毒打致死,母亲迫害致残,时年17岁的陈乙香决定继承遗志誓死革命 [3] 抗日战争时期 - 1938年12月5日参加“云龙改编”誓师大会,深受教育 [4] - 1939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村中第一位党员,后担任乡妇救会会长、扛运队队长 [4] - 抗战期间动员5名青年参军,发展26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4] - 1940年5月在日军包围支部会议现场时,与同志用一枚手榴弹和石头反击并成功脱险 [5] - 1942年反顽战斗期间动员村中妇女冒着枪林弹雨为前线战士运送食物,并参与搬运伤员、回收子弹壳等工作 [5] 解放后妇女工作与贡献 - 海南解放后历任乡、区党委委员兼妇女主任,1956年担任万宁县委候补委员、县妇联副主任 [6] - 积极引导乡村妇女识字念书,调解家庭纠纷,为妇女权益发声 [6] - 曾扎根海南农垦东和、东升等农场,为我国橡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6] - 1981年离休后,于2008年为汶川地震救援自愿缴纳“特殊党费”2000元并向民政局捐款,并捐助建设革命纪念亭、纪念园等公益事业 [7] 个人信念与影响 - 家庭成员为革命倾尽所有,家庭茅屋因背靠山林、环境隐蔽成为开展革命工作的理想据点,母亲还在后山挖了可容纳5人的藏身地洞 [2] - 86年党员历程始终秉持“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人生轨迹与党和国家命运同频共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