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运营

搜索文档
700天,一个力挽狂澜的投资故事
投资界· 2024-12-20 11:06
核心观点 - 云顶新耀在控股股东康桥资本主导下通过战略转型实现逆风翻盘 从2022年低谷至今股价上涨接近9倍 总市值从20多亿港元回升至超160亿港元 [4][18] - 康桥资本开创"孵化+运营"模式 深度参与企业战略和运营 通过资产并购、结构性融资等全方位解决方案实现产业与金融结合 [20] - 在生物医药行业寒冬中 康桥资本通过果断决策帮助企业断臂求生 旗下企业如云顶新耀、韩国秀杰、I-Mab均实现价值重塑 [6][7][15] 战略转型 - 2022年云顶新耀以4.55亿美元将核心产品拓达维®卖回吉利德 获得2.8亿美元现金并免除7.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实现净赚3亿多美元 [15] - 转型后聚焦肾病、重症抗感染、自体免疫、mRNA癌症治疗疫苗等蓝海领域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884% 运营成本下降4.76亿元 [17] - 2024上半年总收入3.02亿元人民币 较2023下半年增长158% 首次实现商业化层面盈利 现金余额达19.3亿元 [17][18] 康桥资本模式 - 采用"控股股东+联合创业者"定位 累计创办10家公司 全周期配置管理团队 典型案例包括云顶新耀、I-Mab等 [12][7] - 在韩国秀杰案例中 引入前LG生活健康CEO 推动业务全球化 2023年旗舰产品销售额突破3000亿韩元(约16.2亿元) [6] - 对I-Mab实施分拆重组 保留国际价值管线 傅唯亲自出任董事会主席 推动向美国生物科技公司转型 [7] 行业发展 - 2021年起生物药企面临生存挑战 出现市值腰斩、卖管线、减员撤厂等现象 行业进入整合期 [6][21] - 云顶新耀2019年以8.35亿美元引进拓达维® 创下当时亚洲和美国之间最大License-in交易纪录 [11] - 康桥资本预见性布局蓝海市场 其医疗健康产业设施平台在赛道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20] 商业化进展 - 云顶新耀设下2030年目标:四大重点产品实现100亿人民币销售峰值 成为亚洲领先生物制药公司 [18] - 2023年收获IgA肾病药物耐赋康®、抗菌药物依嘉、自身免疫药物伊曲莫德3款重磅管线 [17] - 新任CEO罗永庆强化商业化能力 推动公司从资本市场输血转向自我造血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