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嘉

搜索文档
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聚焦前沿技术 走向全球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7-04 00:17
上市公司如何平衡好经营的可持续性与未来性? 日前,在云顶新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顶新耀")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创新技术平台研发 日上,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授权引进+自主研发"的双轮驱动战 略,云顶新耀逐渐实现了这一平衡。 具体来看,在经营层面,云顶新耀以引进的大单品实现了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在布局创新上,公司通过 聚焦mRNA疗法等前沿技术,陆续产出了一些成果。罗永庆表示,基于mRNA创新技术平台,云顶新耀 已开发了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自体生成CAR-T(嵌合抗 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三款核心产品管线。"公司已与全球排名前20的药企广泛接洽,未来将通过与国 际伙伴合作,推动这些创新成果走向全球市场。" 夯实竞争优势 彻底治愈肿瘤是许多生命科学家的梦想。然而,现有的治疗技术难以在人体内建立起持久的免疫记忆, 因此对降低肿瘤复发率的作用有限。通过改造mRNA,却有可能取得突破。 "mRNA疗法借由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细胞内负责传递遗传指令的mRNA,进而让细胞生产出特定的蛋 白质,可用于治疗肿瘤、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从授权引进到创新引领:云顶新耀AI+mRNA平台成型,重塑国际竞争力
格隆汇· 2025-06-30 08:54
近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举办"2025云顶新耀mRNA创新技术平台研发日"成为生物医药 行业的焦点。此次研发日系统集中展示了云顶新耀自主研发的AI+mRNA技术平台的最新进展,以及基 于该平台开发的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核心管线,标志着"双轮驱动"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与升级。 在业内看来,通过"双轮驱动"战略,以引进的大单品构建现金流基石,以自研mRNA平台开拓长期价值 空间,云顶新耀正重塑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AI赋能+全产业链整合,构筑全球竞争壁垒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mRNA疫苗具有诱导免疫记忆的潜力,有望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自体生 成CAR-T,在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中可快速、深度清除肿瘤细胞,为治愈肿瘤及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带 来了全新可能。 从原理来看,mRNA技术集合了软件式平台、通用型生产平台的优势,具备覆盖从肿瘤到自免、代谢性 疾病、传染病、罕见病等多种难治性疾病的药物开发能力。作为基因技术,mRNA技术可将药物开发 从"分子筛选"转变为"信息设计",实现了"信息即药物",可利用人体自身生成药物,使人体成为为自身 生产药物的"智能工厂。" 在mRNA疗法即将催化 ...
云顶新耀(1952.HK)伊曲莫德韩国上市申请获受理 距离亚洲市场全面布局再近一步
格隆汇· 2025-06-25 08:16
6月25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宣布,其伊曲莫德(VELSIPITY)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 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正式获得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受 理。这表明该潜力新药在亚洲市场准入方面取得关键进展,其亚洲商业化布局得以进一步完善。此前, 伊曲莫德已在中国澳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获批,且在中国大陆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此次韩国上市申 请获受理,使得云顶新耀距离亚洲市场全面布局更近一步。 临床数据亮眼 填补百万患者市场空白 此外,云顶新耀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开展的伊曲莫德多中心、随机、双盲、 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更是为在亚洲UC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这项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规模的亚洲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总计纳入340名中重度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接受伊曲莫德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每日一片2mg伊曲莫德治疗,所有主要 终点和次要终点均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改善,其中52周黏膜愈合率(ES≤1且Geboes <2.0)高达52%,黏膜 完全正常化(ES=0)高达46%。。 溃疡性结肠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
从确定性到成长性:云顶新耀以“大单品+自研mRNA”双轮驱动,破局创新药全球化新周期
第一财经· 2025-06-24 08:47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近年来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包括《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和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的公告,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1]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金额达369.29亿美元,显示出海交易呈井喷态势 [1] - 云顶新耀举办首次mRNA技术平台研发日,标志着公司从License-in模式向创新药企的战略转型,也反映行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1] 公司商业化进展 - 云顶新耀通过引进耐赋康®、依嘉®、维适平®等重磅产品构建商业化矩阵,预计2030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2][6] - 耐赋康®作为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医保覆盖后销量飙升,累计超2万名新患者使用,下半年收入有望翻倍至全年突破10亿元 [3] - 耐赋康®适用人群扩大3倍,西南证券预测其峰值销售额达50亿元,商业化团队覆盖80%潜力市场,人均效率极高 [4][3] - 维适平®瞄准溃疡性结肠炎市场,预计2030年中国患者达100万人,峰值销售额或达50亿元 [4][5] - 依嘉®2024年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256%,预计2030年销售峰值15亿元,抗感染领域在研产品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同样瞄准15亿元峰值 [6] mRNA技术平台布局 - 云顶新耀mRNA平台包含个性化肿瘤疫苗(PCV)、通用型肿瘤疫苗、免疫调节疫苗及自体生成CAR-T等多样化管线 [7] - EVM16个性化肿瘤疫苗完成首例患者给药,临床前显示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与PD-1抗体协同 [8] - EVM14通用型肿瘤疫苗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中国IND预计下半年获批,临床样品已放行支持中美试验 [8][9] - 自体生成CAR-T项目将完成大动物验证,相比传统疗法无需淋巴耗竭化疗且可大规模生产,已吸引跨国药企合作意向 [9] 自主研发产品进展 - EVER001共价可逆BTK抑制剂治疗膜性肾病的1b/2a期试验显示高临床缓解率且安全性良好,可能直接进入3期临床 [11] - EVER001在非头对头对比中展现最佳同类药(BIC)潜力,全球超1000万肾病患者群体为其提供市场空间 [11] - 该产品已吸引跨国药企关注,公司计划年内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合作伙伴需具备肾病领域专业能力和全球资源 [12] 战略转型与双轮驱动模式 - 公司通过商业化"现金牛"产品创造现金流反哺mRNA等前沿技术研发,形成自主研发与授权引进并进的"双轮驱动"模式 [12][3] - 从依赖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转型成功,公司正从Biotech向Biopharma质变,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突破 [12][2]
西南证券:云顶新耀迎商业化拐点 耐赋康销售峰值预计达到50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6-07 15:42
云顶新耀产品管线及收入预测 - 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分别为14.7亿元、30.7亿元和42亿元 [1] - 耐赋康、依嘉、伊曲莫德、EVER001等产品将推动收入增长 [1] 耐赋康产品分析 - 耐赋康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的IgA肾病治疗药物 [1] - 2023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1] - 中国IgA肾病患者达400-500万人 [1] - 2024年实现收入3.5亿元 [1] - 销售峰值预计达到50亿元 [1] 伊曲莫德产品分析 - 新一代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 [2] - 预计2025年底前获批上市 [1]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到2030年预计达91.8万人 [2] - Ⅲ期临床数据显示89.6%患者完成40周维持期,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51.9% [2] - 销售峰值有望达20亿元 [2] EVER001产品分析 - 新一代共价可逆BTK抑制剂 [2] - 潜在同类最佳产品,授权潜力大 [1] - 中国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到2032年预计达270万人 [2] - 全球尚无获批原发性膜性肾病适应症药物 [2] - 出海潜力巨大 [2]
年内涨幅超3倍仍低于发行价,港股18A创新药企后市走势如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9:05
港股创新药迎来翻盘时刻。创新药板块已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中股价翻倍最多的板块。 "这波行情来得突然,机器人AI研究员群里都开始讨论创新药了。"华南某一级行业投资经理向21世纪经 济报道记者说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港股有20余只创新药相关股票年内涨幅超过或接近 100%,其中有6只年内涨幅超过2倍,另有近10只接近翻倍。多只个股开启短期翻倍式飙涨,持续引爆 全市场的热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5日收盘,股价高于发行价的企业为科伦博泰、信达生物、康方生物、映恩生 物,较发行价涨幅分别为447.6% 、417.1%、406.5%、 116.8%。其中复宏汉霖5日收盘价45.45港元/股略 低于发行价49.6港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复星医药拟以不超过约54.07亿港元,低于发行价一半价格私有化复宏汉霖,但最 终搁浅。 截至6月5日收盘,德琪医药、和铂医药、加科思年内涨幅均超300%,分别为467.69%、324.19%、 305.51%,堃博医疗、荣昌生物年内涨幅也超200%,不过除荣昌生物低于发行价9.21%外,其他各股仍 大幅度远低于发行价。 2018年4月,香港联合交易所在《主 ...
云顶新耀-B(01952):“双轮驱动+年度商业化盈利”破局,摘B在即剑指Biopharma新标杆
智通财经网· 2025-04-22 09:05
公司业绩与摘B进展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激增461.16%,首次达到港交所摘B条件(市值至少40亿港元且最近财年收益不低于5亿港元)[1] - 公司成为港股市场又一家迈向成熟Biopharma的创新药企,标志其进入新发展阶段[1] - 摘B后公司有望复制同行成功路径,如康方生物摘B后股价累计涨幅达107%[3] 核心产品商业化表现 - 耐赋康®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海外市场同步拓展至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上市7个月销售收入达3.53亿元[2] - 依嘉®通过渗透300多家核心医院及CSO合作,2024年销售额3.53亿元,同比增长256%[2] - 两大核心品种合计贡献7.06亿元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99.8%,是摘B的关键推力[2][3] 研发管线与AI制药布局 - 伊曲莫德(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线)预期销售峰值达20亿元,已在中国澳门获批并通过"港澳药械通"进入大湾区,NMPA受理其上市申请,预计2026年获批[3] - 公司依托AI驱动平台(如算法"妙算")提升研发效率,首款AI驱动mRNA肿瘤疫苗EVM16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成为港股"AI+创新药第一股"[3] 战略与市场认可 - "自主研发+授权引进"双轮驱动策略成效显著,公司在IgA肾病和抗生素领域以较低代价引进耐赋康®及依嘉®,展现独特商业洞见[1][2] - 中金研报大幅上调目标价133%至70港元,认为公司研发药估值开始体现[4] - 公司计划持续完善研产销闭环,推动核心品种规模商业化以提升二级市场价值[2][4]
700天,一个力挽狂澜的投资故事
投资界· 2024-12-20 11:06
一个价值创造样本。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2 0 2 2年夏末,云顶新耀上海办公室气氛凝固,这天公司正在进行创立以来最沉重的一次 全员大会。 大约半个月前,云顶新耀将几乎撑起市值半壁江山的戈沙妥珠单抗(拓达维®)卖回给了 吉利德。市场情绪激烈,云顶新耀股价一路下挫,一度跌破6港元/股。 "今天,肿瘤团队将全部遣散。"会议大屏的另一端,远在新加坡出差的董事局主席傅唯 郑重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虽然肿瘤团队表现卓越,成功推动了云顶新耀历史上第 一个1 .1类创新药的高效审批,但为了确保整个平台的长期发展,傅唯不得不作出"牺牲肿 瘤业务"的抉择。 作为云顶新耀的孵化者和控股股东,傅唯率队的康桥资本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向所有人宣布 了这一决定。之后,云顶新耀将全面聚焦肾病、重症抗感染、自体免疫、mRNA癌症治 疗疫苗等蓝海领域,追求商业化的极致效率。随着明星CEO罗永庆的加入,云顶新耀开 始新的征程。 彼时,国内生物药企刚刚感到一丝凉意,大家都认为是暂时的调整而已,大多数人并不能 完全理解云顶新耀这一突然转变,质疑声此起彼伏。两年过去,这一决策已经决定了一大 部分云顶的命运走向。这注定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