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

搜索文档
三年有成,韦布望远镜带你看星空
科技日报· 2025-07-18 09:20
韦布望远镜科学成果 - 3年捕获550太字节宇宙数据并催生1600余篇研究成果 [1] - 观测范围覆盖新生恒星、超新星爆发、完整星系结构及太阳系认知图景 [1] - 燃料储备可支持继续工作20年以上 [7] 宇宙早期演化发现 - 发现宇宙大爆炸后3亿年即存在异常明亮星系 [2] - 观测到6亿岁年轻星系已具备银河系雏形 [2] - 揭示某些星系在宇宙十亿岁时已停止恒星形成 [2] - 发现螺旋星系在15亿年内快速演化至现代形态 [2] 特殊天体"小红点" - 发现致密明亮红色小型星系群最早出现于宇宙大爆炸后6亿年 [3] - 该天体可能在10亿年内快速减少或演化 [3] - 亮度来源可能为密集年轻恒星群或黑洞吸积气体 [3]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 - 首次在气态巨行星大气中发现硫化氢、氨等复杂化学成分 [4] - 观测到WASP-17 b行星存在二氧化硅"雪花"气候现象 [4] - 精确测量WASP-39 b行星晨昏温差及云层变化 [4] 岩石行星探测突破 - 成功探测距地球40光年的巨蟹座55e行星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痕迹 [5] - 该岩石行星表面温度超2000℃属"超级岩浆世界" [5] 恒星末期行星系统 - 可能发现围绕白矮星运行的行星候选体 [6] - 证实行星可在恒星死亡后继续存在 [6] 土卫二水柱观测 - 测得喷发水柱形成直径9600公里云层达土卫二直径20倍 [7] - 喷发物质扩散范围远超土星环系统影响整个土星系 [7]
【科技日报】我国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实现首光观测
科技日报· 2025-07-14 08:55
项目背景与意义 - 我国首个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建成并实现首光观测 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辐射的150吉赫兹频段清晰图像 [1] - 原初引力波是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引力波 研究它有助于揭开宇宙起源的奥秘 [1] - 原初引力波是高能物理和天文学研究前沿 是检验宇宙起源理论的关键实验 [1] 项目发展历程 - 实验由张新民团队于2014年提出 2016年底正式启动 [1] - 经过8年多研制建设 研究团队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 于今年完成望远镜安装调试 [2] - 已实现阿里至北京的远程操控和数据传输 验证了端到端功能和角分辨率等核心设计指标 [2] 技术特点与国际地位 - 实验核心目标是在西藏阿里海拔5250米高原建造高海拔原初引力波望远镜 实现北天区原初引力波的首次高灵敏度地面探测 [1] - 项目包含多项关键技术 对我国原初引力波科学研究 低温超导探测器研制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分析等领域有重大推动作用 [2] - 全球共有3个主要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基地 另两个由美国主导 分别位于南极极点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 [2] 国际合作与支持 - 项目已发展为"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项目 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 [1] - 联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16家科研机构共同开展 [1] - 获得中科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科技部支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