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演化

搜索文档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科技日报· 2025-08-21 09:31
核心观点 - 大质量恒星超新星爆发事件揭示内部壳状结构 直接证实恒星演化理论预测 挑战现有质量损失机制理论 [1][2] 观测发现 - 超新星2021yfj前身恒星剥离大多数外层 暴露内部恒星层结构 [1] - 观测到厚且大质量的富含硅和硫壳层 在爆发前被原恒星排出 [1] - 检测到意外存在的氦元素 与预期较轻元素会在早期阶段丢失的理论不符 [1] 理论意义 - 首次直接证实理论预测的恒星壳结构 一直延伸到富含硅和硫的层 [2] - 暴露的恒星内部结构挑战现有大质量恒星质量损失和剥离机制理论 [1] - 可能涉及罕见机制解释恒星演化末期过程 [1] 研究背景 - 大质量恒星可达太阳质量数十倍至上百倍 其诞生与终结存在理论分歧 [1] - 理论预测末期恒星会形成重元素靠近核心的壳状结构 但此前难以观测 [1]
三年有成,韦布望远镜带你看星空
科技日报· 2025-07-18 09:20
韦布望远镜科学成果 - 3年捕获550太字节宇宙数据并催生1600余篇研究成果 [1] - 观测范围覆盖新生恒星、超新星爆发、完整星系结构及太阳系认知图景 [1] - 燃料储备可支持继续工作20年以上 [7] 宇宙早期演化发现 - 发现宇宙大爆炸后3亿年即存在异常明亮星系 [2] - 观测到6亿岁年轻星系已具备银河系雏形 [2] - 揭示某些星系在宇宙十亿岁时已停止恒星形成 [2] - 发现螺旋星系在15亿年内快速演化至现代形态 [2] 特殊天体"小红点" - 发现致密明亮红色小型星系群最早出现于宇宙大爆炸后6亿年 [3] - 该天体可能在10亿年内快速减少或演化 [3] - 亮度来源可能为密集年轻恒星群或黑洞吸积气体 [3]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 - 首次在气态巨行星大气中发现硫化氢、氨等复杂化学成分 [4] - 观测到WASP-17 b行星存在二氧化硅"雪花"气候现象 [4] - 精确测量WASP-39 b行星晨昏温差及云层变化 [4] 岩石行星探测突破 - 成功探测距地球40光年的巨蟹座55e行星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痕迹 [5] - 该岩石行星表面温度超2000℃属"超级岩浆世界" [5] 恒星末期行星系统 - 可能发现围绕白矮星运行的行星候选体 [6] - 证实行星可在恒星死亡后继续存在 [6] 土卫二水柱观测 - 测得喷发水柱形成直径9600公里云层达土卫二直径20倍 [7] - 喷发物质扩散范围远超土星环系统影响整个土星系 [7]
极为罕见!天眼有重要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5 00:19
天文发现 - 中国科学家利用天眼FAST发现一颗罕见毫秒脉冲星 自转周期为10 55毫秒 与伴星构成双星系统 绕转周期为3 6小时 [1][3] - 该脉冲星有六分之一时间被伴星遮挡 形成"掩食"现象 伴星质量至少为1个太阳 推测为燃烧的氦星内核 [3] - 脉冲星信号被掩食的原因是炙热氦星甩出的星风物质遮挡 [3] 科学意义 - 此类脉冲星与氦星绕转系统在银河系中仅有几十个 银河系恒星数量上千亿 系统极其罕见且生存时间短 [5] - 发现有助于完善双星演化过程的理解 对恒星演化理论 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引力波源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7] 技术能力 - 天眼FAST灵敏度极高 是发现脉冲星的利器 对极短周期轨道上的脉冲星探测尤为敏锐 [1] - 研究团队通过FAST对银河系进行脉冲星深度搜索时取得该发现 [1]
我国科学家用FAST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快讯· 2025-05-23 17:19
科学发现 - 我国科学家利用FAST发现一颗罕见的毫秒脉冲星 [1] - 该脉冲星与伴星互相绕转 并有六分之一时间被伴星遮挡 [1] - 这类特殊双星系统极为罕见且难以观测 [1] 研究意义 - 发现对恒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 对银河系内双星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 学术成果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1] - 论文于5月23日在线发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