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慰剂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樊东升:早诊断、早治疗对渐冻症患者至关重要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16:35
疾病定义与特征 - 渐冻症是大脑和脊髓中负责运动的神经细胞不明原因地逐渐丢失和死亡,导致其支配的肌肉逐渐萎缩,患者逐渐丧失运动能力[1] - 该疾病本质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丢失导致,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同属一类[1] - 疾病进程是病理性的且不可逆转,无法被完全治愈,理想的治疗结果是稳定或延缓病情[1] - 患者被称为"最残忍的罕见病",因其在神经肌肉萎缩、丧失运动功能的同时,大脑的认知、情感和知觉基本保持不变,需要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2] 疾病进展与症状 - 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相比,渐冻症进展更快,许多人生存期只有五年左右[3] - 在确诊前,患者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失眠、焦虑、体重下降或睡眠障碍,这与下丘脑的变化有关[3] - 随着疾病发展,患者会出现肉跳、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呛咳、大小便异常等症状[3] 治疗药物现状 - 目前渐冻症有"两个半"药物可用,包括赛诺菲的利鲁唑、日本三菱制药的依达拉奉,以及渤健去年上市的托夫生注射液,后者仅对2%病人有效[3] - 全球渐冻症的诊断延迟时间曾为10至11个月,随着疾病受关注度提升,目前许多患者在患病三个月至半年内能得到确诊[4] - 早诊断对新药研发非常重要,因为临床试验往往需要早期病人,早期病人增多可能加快新药开发速度[4] 发病诱因与机制 -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存在一些明确的诱因和发病机制,包括神经过度兴奋、能量代谢不足以及氧化应激损伤[5] - 减肥可能成为发病诱因,因运动神经元能量代谢要求高,能量不足会导致其丢失和死亡,发病早期患者体重掉得越快,病情发展就越快[6] - 上高原、劳累也可能诱发渐冻症,因患者细胞应激机制较正常人弱,无法有效应对压力,导致细胞死亡[6][7] - 长期承受脑力或体力过度压力的人,如运动员、退伍军人,神经细胞更容易丢失[7] 治疗误区与新技术 - 存在一种"类ALS综合征"(假渐冻症),临床表现与渐冻症相似,但有明确病因且可治愈,在所有疑似患者中约占5%[8] - 治疗传闻中需特别注意安慰剂效应,因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丢失导致,任何治疗都不会快速起效[8] - 脑机接口技术对晚期患者非常重要,能帮助其表达意思、上网、维持精神生活,未来5年该技术有望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