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供应链

搜索文档
山姆事件背后:中国供应链正从“规模优势”向“标准输出”进阶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12:09
山姆会员店选品争议分析 - 山姆会员店近期因下架高回购率商品并上架卫龙、好丽友等大众品牌引发"选品降级"质疑,但实质是外界对会员制商超定制供应链逻辑的认知差异 [1] - 公司选品标准并非简单评判品牌高低,而是基于会员需求为核心的差异化价值创造,对供应链协同能力进行综合考量 [1] - 大众品牌进驻是品牌完成升级迭代后的自然结果,例如卫龙为山姆定制的高纤牛肝菌魔芋上市十天即进入休闲零食类目前十 [10] 差异化供应链体系 - 公司建立严苛供应商准入体系,要求商品通过全球优质产地直采认证,如牛肉需谷饲150天以上特定部位,榴莲需来自马来西亚25年以上树龄果园且出肉率超40% [2] - 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复购率达92%,源于近乎偏执的品控标准 [2] - 选品机制要求品牌具备过硬品质、爆款潜质、稳定供应链、优惠价格及持续创新能力,例如卫龙第七代魔芋爽生产线实现产能翻倍与效率提升80% [4][7] 定制化商品开发策略 - 公司深入供应链参与定制开发,基于会员健康诉求与食用场景大数据分析倒逼供应商升级,如卫龙魔芋产品优化原料配比与规格设计 [4] - 合作品牌需保持独立调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价值互补",卫龙通过山姆渠道触达中高端家庭消费场景并将会员反馈反哺研发 [10] - 胖东来案例显示类似逻辑,其引入的十月稻田五常大米和九鼎铸匠铁锅均通过特色选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6] 供应链价值共创模式 - 公司追求与供应链伙伴共同成长而非简单贴牌,卫龙设有上海-漯河双研发中心,联合院士团队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标准化技术参数 [9] - 胖东来与协和维E乳合作案例显示,零售商可通过严格审核体系为品牌正名并共同创造价值 [10] - 民族品牌在国际商超体系中保持独立身份输出价值,标志中国供应链从规模优势向标准输出进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