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一粒玉米种子赔5000万:中国为什么必须打赢一场“种子战争”?
36氪· 2025-11-12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 种子是农业“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对种业发展至关重要 [1] - 中国种业正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和惩罚性赔偿)来激励原始创新,夺回“种子主权” [1][45][48][50][52] 历史教训与挑战 - 历史上因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中国在茶叶、大豆等原产品种上丧失贸易优势,种质资源被窃取利用 [7][10][12][16] - 中国是农业“资源大国”但非“产业强国”,超八成大豆依赖进口,部分蔬菜种子进口依赖度高达80%-90% [18][29] - 国际种业巨头(如拜耳/孟山都)通过专利和技术许可垄断市场,其全球种子与性状市场份额约35%,大豆性状份额约65% [29] 中国种业现状 - 行业呈现“多、小、散、乱”格局,约7000家企业中80%无植物新品种权,仅2.3%企业拥有10个以上新品种权 [33][34][35]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全国种业企业年研发投入总额40亿元人民币,仅为拜耳公司的一半 [36] - 品种同质化严重,2019年国家审定玉米新品种超600个,2020年通过国审水稻品种超500个,但多数无推广价值 [39][40] 政策与制度突破 - 中国加入UPOV时选择1978年文本,但国内法律持续升级,2022年施行的《种子法》被视为“史上最严” [45][48] - 首次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打击“换皮式”创新,并引入惩罚性赔偿(1-5倍)针对恶意侵权 [48][49] - 司法保护力度加大,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结植物新品种案件167件,品种权人胜诉率达90% [50] 行业进展与未来展望 - 保护成效显现,出现判赔额5334.7万元人民币的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例,传递严打侵权信号 [1][50] - 技术自给率提升,蔬菜种子自给率从2006年的54%升至2021年的87%,水稻、小麦品种100%自给 [52] - 未来关键在于能否在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新技术领域参与知识产权规则制定,输出“中国方案”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