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审美单一化
icon
搜索文档
医美能缓解人们对变老的焦虑吗?
新京报· 2025-06-27 14:4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3120亿元,同比增长14.8%[1] - 全球手术量排名前五国家依次为美国、巴西、日本、中国、印度[3] - 中国医美市场处于上升期,男性消费者比例逐步增加[3][5] 消费群体特征 - 女性主导手术市场,常见项目为吸脂术、隆胸、眼睑手术,年手术量超百万例[3] - 男性主要选择眼睑手术、乳房发育矫正及植发项目,植发需求随年龄增长显著[3][5] - 40-50岁女性为抗衰老核心人群,95后年轻群体更注重即时外貌改善[6][8] 产品与技术趋势 - 入门级项目以肉毒素、水光针、光子嫩肤为主,抗衰光电项目(热玛吉、超声炮)针对40岁以上人群[8] - 私密整形需求分化,包括先天畸形修复、产后修复及美容需求,产后漏尿修复手术需求未被充分满足[14][15] - 过度填充导致的"馒化脸"现象反映审美从饱满向骨感转变[12] 市场教育与认知 - 消费者需区分修复型整形与美容型需求,医生需加强术前心理评估[2][15] - 私密整形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中国女性因家庭责任延迟治疗的现象普遍[15] - 行业乱象突出,自媒体平台存在错误信息传播,需加强正规渠道科普[15] 审美演变与多元化 - 网红脸趋同现象减弱,医生更注重保留个体面部特征[9] - 流行审美周期性变化(如眉形从文眉到野生眉),盲目追随导致消费者负担[12][13] - 韩剧等文化产品推动单眼皮等非传统审美接受度提升[9]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访谈及行业数据,未涉及医疗风险及投资建议[1][3][15]
东亚女性的身材焦虑,本质是被定义和被规训
虎嗅· 2025-06-21 14:04
女性穿搭媒体行业现状 - 国内女性穿搭媒体长期强调"藏拙"概念,将瘦与遮掩身材缺陷作为审美标准 [1] - 自媒体内容充斥对非标准身材女性的歧视性建议,评论区恶意明显 [1] - 行业普遍存在单一审美导向,如要求A4腰、牙签腿等极端身材标准 [11][13] 海外女性穿搭文化对比 - 泰国女性穿着瑜伽服展示自然身材不受评判,体现穿衣自由 [1] - 波兰女性无视"轮胎腰"禁忌,自信展示非标准身材 [2] - 西欧国家老年女性普遍穿着吊带背心,无年龄穿着限制 [3][4] 社会审美规训现象 - 贺岁电影以"瘦一百斤"作为营销关键词,强化减肥励志叙事 [5] - 媒体将个体减肥故事包装为成功标准,忽视原始歧视问题 [6][7] - "身材管理"概念被异化为社会评判工具,与自律强行绑定 [9][12] 王室与公众人物案例 - 荷兰王室16岁公主被外媒标注"大码身材"引发舆论批评 [10] - 阿根廷八卦杂志刻意突出公主身材特征遭公众抵制 [10] 审美多元化争议 - 穿搭博主滥用"得体"标准,要求遮掩肚腩、粗腿等自然特征 [13] - 身高歧视现象普遍,男性矮小被归类为"矮矬丑" [12] - 极端"白幼瘦"审美导致东亚女性焦虑指数全球领先 [10][13] 行业价值观批判 - 部分女权主义者实际追求的是"迎合社会标准的权利" [8] - 健康社会应允许高矮胖瘦自由展示,拒绝单一审美霸权 [14] - 将身材管理与个人价值挂钩的现象反映社会规训过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