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庭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面对拒学的孩子,家长应如何应对?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13:30
核心观点 - 拒学行为是孩子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需要从心理层面理解根本原因而非强制纠正 [1][9] - 家长应通过理解支持和非评判性沟通帮助孩子重建对学校的信任感 [6][9] - 专业干预需在多方面协作下进行 包括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和必要时药物治疗 [9] 拒学现象成因分析 - 学业压力过重导致孩子通过逃避保护自尊 [5] - 人际关系受挫如校园霸凌或同伴排斥使学校与痛苦关联 [5] - 家庭情绪影响包括父母高焦虑或过度控制可能引发拒学 [5] - 心理障碍信号如抑郁症或焦虑症常以拒学为首发表现 [5] 家长应对原则 - 将拒学重新定义为"孩子遇到超出应对能力的挑战"而非抗拒学习 [2] - 启动最小行动计划 协商制定阶梯式目标如"到校门口待10分钟"积累掌控感 [2] - 避免替孩子解决问题如代写作业 应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4] - 建立安全沟通环境 使用无评价倾听每天15分钟让孩子感受被理解 [6] 沟通禁忌 - 避免使用"为你好"进行情感绑架增加孩子愧疚感 [7] - 禁止比较陷阱如"你看XX同学"破坏孩子自我价值感 [7] - 替代孩子解决问题会剥夺其成长机会 [4] 专业干预方式 - 优先考虑心理治疗调整负面思维 家庭治疗改善亲子互动模式 [9] - 谨慎使用药物治疗 仅在确诊重度抑郁等且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时严格遵医嘱 [9] - 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家长与学校心理老师定期沟通制定个性化返校计划 [9] 家长心理支持 - 管理自身焦虑 通过记录非焦虑日记区分事实与灾难化想象 [9] - 鼓励孩子发展1-2项非学业兴趣如运动或艺术建立成绩外自我认同 [9] - 允许申请短期休学作为调整状态的空间而非放弃 [9]
双相情感障碍:被误诊十年,才等来一个正确答案
虎嗅· 2025-07-19 12:12
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引发的社会讨论 - 该剧因聚焦心理议题和深刻社会关照开播前备受瞩目 被多家媒体列为年度值得关注作品 [1] - 第三集播出后因剧情尺度问题收到50多条投诉 主要涉及女主闯入男更衣室进行身体接触和争议性台词 [2][3][4] - 剧中角色权起道被塑造为典型"暴露狂"形象 包含全裸冲撞车辆 公开脱衣等极端行为 [5][6] 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特征 - 剧中三位主角均被设定患有精神疾病 其中权起道被明确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 [9] - 该病症表现为抑郁与躁狂交替发作 情绪波动幅度远超常人承受范围 [9] - 美国数据显示约4%人口曾患此病 但仅2.8%被确诊 显示诊断率严重不足 [14] 双相障碍诊断困境 - 患者平均需10年才能获得正确诊断 主要因发病年龄跨度大(15-50岁)且初期症状类似抑郁症 [13] - 误诊重要原因包括:患者多在抑郁期就医而隐瞒躁狂症状 以及部分人尚未经历首次躁狂发作 [15][16][17] - 临床医生接诊时间有限也是误诊因素 2016年研究显示约60%病例曾被误诊为抑郁症 [18] 社会认知误区与污名化问题 - 疾病长期被污名化为"神经病" 导致患者抗拒诊断和治疗 [10][19] - 媒体渲染"天才病"形象 引用舒曼(创作量差5倍) 严歌苓 梵高等案例 但实际多数患者会遭遇人际关系与经济危机 [23][24] - 制药公司过度营销药物疗法 推动医生对非典型病例进行药物干预 [25][26] 有效治疗方式 - 临床证实心境稳定剂联合心理社会治疗最有效 包含三种主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人际关系节律疗法 家庭治疗 [32][33][34] - 家庭治疗需重点教育亲属掌握疾病管理策略 支持性小组可缓解患者孤独感 [34] - 早期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症状控制 但目前专业治疗师数量与患者基数严重不匹配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