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理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面对拒学的孩子,家长应如何应对?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13:30
核心观点 - 拒学行为是孩子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需要从心理层面理解根本原因而非强制纠正 [1][9] - 家长应通过理解支持和非评判性沟通帮助孩子重建对学校的信任感 [6][9] - 专业干预需在多方面协作下进行 包括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和必要时药物治疗 [9] 拒学现象成因分析 - 学业压力过重导致孩子通过逃避保护自尊 [5] - 人际关系受挫如校园霸凌或同伴排斥使学校与痛苦关联 [5] - 家庭情绪影响包括父母高焦虑或过度控制可能引发拒学 [5] - 心理障碍信号如抑郁症或焦虑症常以拒学为首发表现 [5] 家长应对原则 - 将拒学重新定义为"孩子遇到超出应对能力的挑战"而非抗拒学习 [2] - 启动最小行动计划 协商制定阶梯式目标如"到校门口待10分钟"积累掌控感 [2] - 避免替孩子解决问题如代写作业 应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4] - 建立安全沟通环境 使用无评价倾听每天15分钟让孩子感受被理解 [6] 沟通禁忌 - 避免使用"为你好"进行情感绑架增加孩子愧疚感 [7] - 禁止比较陷阱如"你看XX同学"破坏孩子自我价值感 [7] - 替代孩子解决问题会剥夺其成长机会 [4] 专业干预方式 - 优先考虑心理治疗调整负面思维 家庭治疗改善亲子互动模式 [9] - 谨慎使用药物治疗 仅在确诊重度抑郁等且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时严格遵医嘱 [9] - 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家长与学校心理老师定期沟通制定个性化返校计划 [9] 家长心理支持 - 管理自身焦虑 通过记录非焦虑日记区分事实与灾难化想象 [9] - 鼓励孩子发展1-2项非学业兴趣如运动或艺术建立成绩外自我认同 [9] - 允许申请短期休学作为调整状态的空间而非放弃 [9]
【有本好书送给你】AI如何开启心理治疗领域新时代?
重阳投资· 2025-05-28 15:3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强调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智慧积累的重要性,并提倡通过阅读专栏、参与互动话题来持续学习 [2][3][4][5][6] - 重点推荐书籍《AI赋能》,探讨AI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及未来发展方向 [9][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书籍推荐与互动 - 推荐书籍《AI赋能》,作者为里德·霍夫曼和格雷格·贝亚托,由湛庐文化出版,内容涵盖AI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十大原则 [9][11][21][22][23][24][25][26] - 互动话题邀请读者结合书籍内容讨论AI能否赋能心理治疗,留言时间为2024年5月28日至2025年6月4日 [11] AI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 - AI模型虽无意识,但能以统计最优方式表现出超越人类水平的同理心,适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数据分析和干预 [11] - 数字技术(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可被动监测行为数据,AI可分析地理定位、短信频率等预测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发作 [12] - 大语言模型可分析治疗会话记录(如Talkspace的16万次匿名咨询会话),识别有效干预措施(如"复杂反思"和"肯定"与更好疗效相关) [12][13] - AI驱动的心理健康平台可提供便捷、经济、可扩展的服务,如按需访问虚拟心理咨询师,月费低于20美元 [15][16][17][18] AI整合心理治疗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AI辅助用途,如实时转换诊疗会话记录为正式病例 [19] - 第二阶段:协作参与,如评估实习心理咨询师的循证实践或帮助患者完成表格填写 [19] - 第三阶段:完全自主护理,AI完成培训后执行人类临床医生的所有任务 [19] AI赋能心理治疗的未来愿景 - AI可培训更多人类心理咨询师,支持现有从业者服务更多患者,覆盖当前护理模式无法惠及的人群 [20] - 未来平台或提供类似Spotify的"组合疗法"推荐,基于用户数据个性化配置治疗方案 [18][20] - 技术乐观视角认为AI将开创更全面、持续的心理健康护理新时代,提升情感韧性和应对机制 [20][21] 书籍内容与作者背景 - 《AI赋能》揭示AI时代生存原则,目标读者包括职场人、创业者、教育工作者等,强调技术人文主义 [21][22] - 作者里德·霍夫曼为领英联合创始人、OpenAI早期投资人,格雷格·贝亚托为科技文化撰稿人 [23][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