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庭观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央视网· 2025-07-31 10:33
政策核心内容 -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1] 婚育文化培育 - 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倡导重视生育的社会价值 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提倡适龄婚育 优生优育 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1] - 发挥家庭 社会 学校作用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生育观 家庭观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1] 婚恋服务与改革 - 加强婚恋指导服务 打造"青春志爱团"等青年交友服务品牌 提供有公信力的婚恋交友服务 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1] - 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 破除婚嫁大操大办 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 培育积极向上的婚俗文化[1]
赛博伴侣兴起:年轻人对组建家庭“祛魅”
中国经营报· 2025-05-13 16:08
家庭结构转变 - 中国家庭平均规模从1964年的4.43人降至2020年的2.62人,创历史新低 [2] - 2020年一人户占比升至25.39%,二人户占比升至29.68%,分别较2000年增加17.09和12.63个百分点 [2] - 二人户取代三人户成为最常见的家庭类型,2020年1至2人户约2.72亿户 [2] 婚姻观念革新 - 婚恋观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转向“宁不婚不凑合”,婚姻逐渐去制度化,强调个体化 [4] - 生育观从“我要生”转向“要我生”,“不婚不育保平安”等观念流行,无孩家庭增多 [4] - 家庭观从“以家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婚姻和家庭不再被视为必须 [4] 数字技术影响 - 人工智能普及催生虚拟情感陪伴,降低年轻人对现实情感的满意度 [1] - 数字技术侵入私人生活加剧夫妻矛盾,降低婚姻魅力,增强婚姻替代性 [3][5] - 互联网推动女性经济独立性提升,打破男外女内传统性别分工模式 [5] 家庭功能弱化 - 公共服务和福利制度完善削弱家庭对个体的必要性,养老保险普及降低老年人对子女经济依赖 [2] - 社会分工细化使衣食住行可通过市场服务解决,为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提供现实依据 [2] - 低生育率减弱子女作为父母婚姻“黏合剂”的功能 [3]